抗震设计做到哪些方面
抗震设计时的设计要点、注意事项:
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场地
,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对于不利地段
,结构工程师应提出避开要求
,当无法避开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
,这就考虑了地震因场地条件间接引起结构破坏的原因
,诸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不规则的建筑
,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
,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借鉴国际的通行做法
,参考外国规范
,使我们的设计更加完善合理。
结构材料选择与结构体系的确定应符合抗震结构的要求。采用哪一种结构材料
,什么样的结构体系
,经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同时力求结构的延性好、强度与重力比值大、匀质性好、正交各向同性
,尽量降低房屋重心
,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
,并提出了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
(周期和振型
)相近的抗震概念。
4。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
,而且可能多次往复作用
,根据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的分析
,我们知道地震的往复作用使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而最后倒塌则是结构因破坏而丧失了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适当处理构件的强弱关系
,使其形成多道防线
,是增加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单一的框架结构
,框架就成为唯一的抗侧力构件
,那么采用“强柱弱梁”型延性框架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
,梁的屈服先于柱的屈服
,就可以做到利用梁的变形消耗地震能量
,使框架柱退居到第二道防线的位置。
5。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
,往往是以提高工程造价及降低结构延性指标为代价的。要使建筑物在遭受强烈地震时
,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
,最理想的是使结构中的所有构件及构件中的所有杆件都具有较高的延性
,然而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有选择地提高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以及关键杆作的延性是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例如上刚下柔的框支墙结构
,应重点提高转换层以下的各层的构件延性。对于框架和框架筒体
,应优先提高柱的延性。在工程设计中另一种提高结构延性的办法是结构承载力无明显降低的前提下
,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
,减小受压构件的轴压比
(同时还应注意适当降低剪压比
),提高柱的延性。
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怎么划分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按专门的规定进行鉴定。注:本标准“6、7、8、9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的简称。
1。0。3
现有建筑应根据其重要性和使用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分为四类,其抗震验算和构造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专门规定采用;
乙类建筑,抗震验算,可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除9度外可按提高一度的要求采用;丙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丁类建筑,7~9度时,抗震验算可适当降低要求,抗震构造可按降低一度的要求采用;6度时可不做抗震鉴定。
抗震结构设计的重点是什么啊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为基础的抗震概念设计思想。
当采用抗震设计时,结构重要性是通过《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来决定的,分为甲级(特殊设防类)、乙级(重点设防类)、丙级(一般设防类)、丁级(适度
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建筑学术语,指由地运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分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的规定:
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重点是结构,就是支撑点是否合理。
什么是抗震设计,什么是非抗震设计
抗震是指能过抗地震的等级,非抗震就是设计时未考虑防震因素。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从大的来说,包括两大部分:结构抗震验算和抗震措施。
抗震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个问题问的很专业,现在国家已经有相关的抗震设计标准,参照标准设计即可。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于2014年10月9日发布,于2015。8。1起正式颁布实施,并做了如下强制规定:
1。0。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3。1。6本条对不需抗震设防的设备做出了规定,对于需进行抗震设防的大于1。8KN的设备应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悬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8KN的设备;
DN65以上的生活给水、消防管道系统;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
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于2015年3月4日发布,将于2015。9。1起正式颁布实施,其对建筑机电抗震支撑的技术规格要求给予了明确规定。
南通正道谢静提供。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
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
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4.2条内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4。2
条内容是:
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结构抗震设计中,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的理解
刚度必须均匀,不能有突变,如果建筑整体刚度太大的话,不能产生变形来消耗地震所产生的能量,承载力就是说地震时候不能让柱子受到剪切破坏的意思吗?
对于抗震我的了解不是很多。希望大家补充,谢谢了
我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理解。
地震波传递到建筑物的能量最终要建筑物本身消耗掉,这个能量怎么给消耗掉就是我们结构设计师所关心的问题。由公式P(能量)=F(力)*Δ(位移)知要F与Δ两个参数都可以用来作为我们考虑的对象。刚度小位移就大;刚度大位移小,都可以。但是假如刚度很小的话就需要很大的位移来保证能量的消耗,显然是不行的,柔的结构(如框架)在给规范里高度限制比较严的;假如结构太刚,那么变形小,力就大这样对结构也是不利的。“刚柔并济”——用合适的变形以及相应的力来抵消地震能量是可取的。
至于延性是对变形的细化了。结构在弹性阶段的变形消耗能量有限,塑性变形阶段消耗能量很多,参考力——位移图(所包含的面积就是能量)。所以以塑性变形来抵消能量很划算了。出现塑性铰到破环的变形有个过程。延性的定义就是结构的极限变形与结构出现塑性铰时的变形的比值。
抗震设计时,规范给出了小震下的弹性位移角限值以及扭转位移比、周期比之类的限制条件,这个限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结构的最小刚度,包括平动刚度和抗扭刚度。承载力设计实际上就是验算结构及构件在给定地震作用下的承受能力,规范给出了拉、压、剪、弯、扭的计算公式。延性则反映的是非弹性变形能力。一般而言,结构的抗震承载力越大,则延性需求就越小,比如说,你按大震进行结构设计,理论上讲,此结构在大震水准下,不会进入塑性,不会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也无需结构很大的延性,即不用采取过多的保证延性的构造措施。
现在规范给出的性能设计,实际上就是讲承载力、变形及延性之间的关系。可以参考抗震规范。
多少级的抗震设计需要送抗震钢筋
需要抗震钢筋
50204-2002(2011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5。2。2条5。2。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查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抗震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和计算设计有什么不同?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是一种基于震害经验建立的抗震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
一般对地震区的工程结构进行的设计,包括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
计算设计就是对承载力,稳定性等必需要定量分析的方面进行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