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设计资讯

欢迎光临天霸装饰

最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smile 2023年12月23日 办公室设计资讯 32 0

最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最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最新版是:GB

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网上有免费下载,需要帮忙可以留下邮箱号,给你发送扫描版(pdf版本)

抗震等级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有关,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抗震等级建筑物的场地类别有关,按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及场地类别确定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的烈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6。1。2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

注: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允许按抗震墙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

6。1。3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层及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应按本规范第3。1。3条规定和表6。1。2确定抗震等级;其中8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砌体结构、排架无抗震等级;

应注意规范中对抗震等级的调整(特别是高规)

建设抗震设计规范有哪些

防震缝的抗震设计规范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6。1。4

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按专门的规定进行鉴定。注:本标准“6、7、8、9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的简称。

1。0。3

现有建筑应根据其重要性和使用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分为四类,其抗震验算和构造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专门规定采用;

乙类建筑,抗震验算,可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除9度外可按提高一度的要求采用;丙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丁类建筑,7~9度时,抗震验算可适当降低要求,抗震构造可按降低一度的要求采用;6度时可不做抗震鉴定。

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有哪些?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房屋抗震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核电站抗震设计规范

防震缝的抗震设计规范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6。1。4

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至今可预报性很低,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严重,是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我国根据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对建筑抗震提出了“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即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通常所讲的小震、中震、大震分别指的是50年超越概率为63%,10%,2~3%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

结构设计地震力的确定

低地震力取值的可行性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国设计规范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在真正失效前,有一个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结构延性),即结构在一个较小的地震下可能达到或者接近屈服状态;而在较大的地震下,结构的若干部位将陆续进入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状态,并且随着地震力的增大,结构中进入弹塑性变形的部位增多,先进入屈服的部位弹塑性变形也增大。结构通过这种变形耗散较多的地震传来的能量,将其转换成热能。

对于“设计地震力-延性”联合法则,我们可以从地震力和结构相互关系上进行理解:一方面设计地震力低的结构,通过更大的非弹性变形耗散掉更多的地震能量;另一方面结构非弹性变形越大,刚度降低越严重,阻尼增大,周期比高设计地震力的结构增长越多,结构受到的总地震力也降低也越多。这就使得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在不降低构件竖向承载力保证结构延性的前提下,可以取用一个小于设防烈度地震反应水准作为设计中取用的地震作用。反过来讲,若采用的设计地震力越低,结构屈服部位在屈服后水平和竖向承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需要达

求最新2016年6月1日实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目前执行GB

50011-2010,并无新版发布。2016年6月1日实施的是《GB

18306-201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内容简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4。2

条内容是:

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2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哪些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5》还没有出台,目前仍在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于2010年08月1日出版,2010年12月1日执行至今。是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基础上结合汶川地震进行的局部修改。

抗震等级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有关,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抗震等级建筑物的场地类别有关,按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及场地类别确定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的烈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6。1。2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

注:1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允许按抗震墙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

6。1。3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层及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应按本规范第3。1。3条规定和表6。1。2确定抗震等级;其中8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砌体结构、排架无抗震等级;

应注意规范中对抗震等级的调整(特别是高规)

抗震设计规范,抗震有哪些要求?

从早些年的唐山大地震,到近些年的汶川,玉树地震,再到今年的各大城市感应到地震,似乎地震看似离我们很远,但是离我们也很近。为了在地震中减少我们的伤亡,一方面我们需要做好地震方面的准备,比如了解地震知识,做好求生准备等等,另一方面就是依靠我们居住环境的抗震设计的。因为抗震是一件关乎人民性命的事情,因此在建筑的设计上会有一些抗震的设计规范,以应对不测。对于抗震的设计,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场地和地基方面的要求、对于建筑形体及布置方面的要求、对于抗震减震方面的设计、对于材料和施工的一些要求、对于框架的一些要求、对于抗震的计算。基本上整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所涵盖的内容就是这些。

对于建筑的抗震类别是分为甲、乙、丙、丁这四类建筑的,其中甲类建筑指的是抗震级数高于本地区的地震级数的一类建筑,乙类建筑指的是抗震级数符合本地区的地震级数,丙类建筑指的是其抗震措施符合当地的地震要求,丁类建筑指的是其抗震能力能够达到当地的地震级数,对于抗震设施的要求会略微减小。

在选择建筑场地需要掌握其地质的活跃状态,做出一定的地震评估,如果是高危地带应该避免建筑的建立,如果可以建造,需要建造相应等级的抗震建筑。当发现其地基的土质与明显的问题,要及时的上报并且估计一些后果,之后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建筑形状的要求,在处于地震地带,应该建造规则对称的建筑,并且对于其构件和材料的强度要从建筑的整体上慢慢向上减小。

建筑材料的一些要求,其建筑使用砖块的等级应该大于

MU10,并且使用的砂浆强度也要大于MU5,所使用的钢材要有很好的韧性和可焊接性,对于其拉伸效果要达到20%,可以使用HRB400、HRB335、HRB335、HRB400、

HPB235这些级数的钢筋。

建筑对于土质的要求是十分高的,根据不同的土质,再根据不同的参数就可以计算出所建楼房的抗震等级,对比与当地的地震级数,如果达不到的话就要另行添加一些抗震的措施以增加建筑的抗震效果。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里的内容还是很多的,小编这里只是给你概述了一下,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翻阅相关的资料,更精确的了解抗震设计的规范。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什么时候颁布和实施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0—05—31发布,2010—12—12—01实施。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第1199号

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是2010年5月31颁布实施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对场地和地基的基本规定有哪些?

4。1。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按表4。1。1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4。1。2

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

4。1。3

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应为控制性钻孔数量的1/3~1/5,山间河谷地区可适量减少,但不宜少于3个。

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幢建筑,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高层建筑群,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量减少,但每幢高层建筑下不得少于一个。

对丁类建筑及层数不超过10层且高度不超过30m的丙类建筑,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表4。1。3划分土的类型,再利用当地经验在表4。1。3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注:fak为由载荷试验等方法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υs为岩土剪切波速。

4。1。4

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4。1。5

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υ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

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

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

υ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

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4。1。6

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划分为四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

4。1。7

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1)抗震设防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两相邻箍肢间最多只许有一根纵筋没有箍肢约束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两相邻箍肢间最多只许有一根纵筋没有箍肢约束。这个规定在那一页啊,找了下没找到。

抗规P64,6。3。9。2条,虽然跟你说的不太一样,但是意思一致

6。3。9。2说的是柱子,梁有没有相关规定?

梁没有,但有箍筋肢距的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搜一下: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两相邻箍肢间最多只许有一根纵筋没有箍肢约束

赞(

装修推荐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