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是什么它应留设在什么位置
施工缝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而这就叫做施工缝。但是因为这个施工缝很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所以不管是什么结构工程都得慎重处理施工缝。
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与处理方法:
1、施工缝一般的留设位置,都是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一般来说是会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留设施工缝。不过如果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可以选择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 楼板有主次梁的话,那么就按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施工缝的处理要求:
施工缝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于素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埋设直径不小于16mm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埋入深度和露出长度均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d,间距不大于20cm,使用光圆钢筋时两端应设半圆形标准弯钩,使用带肋钢筋时可不设弯钩。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预埋件)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 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预埋件)进行防寒保温。
2、当混凝土不需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
3、当混凝土需加热养护时,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C;与混凝土接触的地基面的温度不得低于2°C。混凝土开始养护时的温度应按施工方案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低于5°C,细薄截面结构不宜低于10°C。
施工缝是什么 施工缝留设方法
不知道施工缝是什么,有很多消费者们都会觉得很纳闷,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情况,施工的方法有很多,都会有施工缝的存在吗。施工缝留设方法有哪些小技巧呢,留在不被人察觉的地方这样的话不会影响美观的。来看看具体的关于施工缝留设方面的问题,一起来了解具体的小常识吧。
施工缝是什么
施工缝(construction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施工缝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墙应留水平缝,梁、板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⑴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⑵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⑶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⑷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楼梯施工缝
楼梯施工缝
⑸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⑹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⑺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⑻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建筑施工缝留置在什么位置?施工缝如何处理?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因施工工期较紧,为了能尽早的展开后续工序,楼板需要分两段浇筑,需要留置施工缝,我项目部考虑以下方案予以解决。
1、应预先选定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案例工程楼板施工缝设置在X5轴以北2.0m处。
2、浇筑混凝土时,在施工缝处用15mm厚的模板切槽(切槽的位置根据主筋的位置切割)分割,切槽尺寸为14mm*9mm;模板直接用綁丝固定到钢筋上即可。
3、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N/mm2,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
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
2)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的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和浮锈等也应清除。
3)在浇筑前,施工缝宜先用水泥砂浆湿润,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
4)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4、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 认真对待, 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板应留垂直缝。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4.2 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3) 浇筑前, 施工缝宜先用水泥砂浆湿润,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
(4) 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5、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5.1 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 混凝土酥松, 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 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5.2 处理问题的措施
对于不渗漏水的施工缝出现缺陷后, 可沿缝剔成V 形槽, 遇有松散部位, 须将松散石子剔除, 刷洗干净后, 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素浆打底,抹1∶2 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卡本加固材料: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及处理
混凝土结构多要求整体浇筑,但由于构件形式的多样性,天气、劳作时间、设备以受力情况等诸多因素限制,会出现不连续浇筑,当浇筑停顿时间超过了混凝土的初凝时,不可避免地在接槎处形成了施工缝(浇筑中因时间先后而形成的接缝),成为结构上的薄弱环节。
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常常在该处发生破坏。因此,留置施工缝是保证结构构件质量的有效方法。根据构件类型及受力弯距、剪力等情况,对施工缝的留置有不同的要求,其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严格按规范施工。
施工缝留置思路和原则
1.1留置思路
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4-)规定,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1.2留置原则
(1)时间原则:施工缝应考虑浇筑构件完成时间。
(2)结构原则:建筑结构特点是施工缝预留首先考虑因素。
(3)受力原则:混凝土的抗剪、抗压强度比为1/9~1/18,后者决定前者,施工缝应选择在结构受剪力较小部位。
(4)便利原则:施工缝应留置在便于继续施工的部位。
留置形式及重新浇筑
2.1水平留置及浇筑
一般适用于柱子和墙壁。先将混凝土振实振平,并在留置的位置弹线;重新浇筑前,对夹板螺栓等再次校准,确保牢固,并在接缝面铺一层厚度为1.5~3cm的水泥砂浆,后进行浇筑。
2.2垂直留置及浇筑
一般适用于梁、板等构件。留置施工缝时,据施工要求,用木板支模、绑扎铅丝网、粗钢筋加固绑扎等方式。
此外,有些垂直施工缝处可从水平方向插筋,直径1.2~1.6cm,长度50~60cm,间距50cm;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也应插筋。重新浇筑前,应在接缝面铺厚度为2~3cm的一层水泥砂浆。
施工缝留置位置
(1)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
(2)如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单向板的施工缝垂直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任何位置都行,不能做成斜槎。
(3)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4)楼梯踏步一边有剪力墙时,控制在梯段板端部1/3范围内。楼梯踏步一边没有剪力墙时,留置在楼梯休息平台板向上1/3范围内,平行于楼梯梁留置。
(5)竖向施工缝,墙体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内外墙施工逢留在内墙距外墙100mm处,施工缝处绑两道钢板网(墙体竖向施工缝按流水段划分图位置留置)。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板、主梁底面上25㎜。
(6)基础底板与外墙施工缝留设在底板标高以上320mm处(预留20mm的浮浆层剔凿量);墙顶水平施工缝留置高出顶板底标高25mm处(20mm浮浆层剔凿量) 。所有地下室外墙水平施工缝均须在缝中埋设止水钢板。
(7)双向受力的楼板,体积较大混凝土结构、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如图纸没明确,则应根据实际情况与设计人员商定施工缝的留置问题。
(8)水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500mm的竖壁上。
施工缝处理技术要求
4.1施工缝的处理
为避免外力破坏混凝土内部凝结结构,要求施工缝附近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达到1.2Mpa,才可继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Mpa的龄期与气温、水泥品种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
须待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毕12h后,剔凿出表面高出板底表面10-20mm左右的浮浆、松散混凝土,用水冲洗干净。剔凿前先弹好剔凿线,用无齿锯沿线切割,墙、柱切割边线离结构边线内移5㎜,顶板下皮标高上返5mm。
1、标准层内墙混凝土浇筑控制墙上口标高、平整度,浇筑高度为板底上20-30mm,弹切割标高线高于板底5mm。支顶板模板完成,对墙顶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
2、地下室内墙需要拆模后在混凝土墙顶弹水平线,并切平,并对局部胀模部位进行打磨。施工缝处贴双面胶,混凝土拆模后对施工缝弹线进行观感处理。
3、外墙上口接缝
(1)楼板混凝土施工前安装吊绑模并高出楼面30mm左右 ,浇注混凝土时外墙一周高出楼面30mm与模板平齐,墙内侧同楼面平,形成斜坡面。
(2)混凝土浇筑后吊绑模下移并重新加固,根据平整度情况在混凝土墙上口弹线。采用角磨机按弹线标高将墙外口割平,施工缝处贴双面胶合上外墙模板,拆模后弹线清理 。
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未超初凝时间时,均匀倒入新的混凝土,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5~10cm,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超过初凝时间时,继续施工前,应等到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2MPa再进行。
因天气影响等原因致使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较长,且早已硬化情况下,在新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如下处理: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薄膜、软弱混凝土层、松散砂石、油污等;将钢筋调整修理、清理干净锈斑及浮浆,必要时凿毛混凝土表面;用清水冲洗施工缝接缝表面,确保浇筑新混凝土前接缝保持充分湿润;浇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缝面上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5~3cm的水泥砂浆;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捣实,使新旧混凝土保持结合紧密。
预制梁、柱与现浇混凝土的连接应与梁、柱轴线垂直,板墙施工缝应与板面、墙面垂直,不宜做成斜坡形。标高不同或较大体积的结构之施工缝,应做成台阶式,阶长为阶高的2倍。
影响施工缝质量的因素
5.1时间和温度
冬、夏及昼夜温差不同,就会因表面温差而出现开裂现象,其出现部位多集中在结构薄弱处,例如施工缝位置等。要避免这类问题,应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尤其是在天气变化、日夜温差较大时应考虑采取防裂措施。
5.2混凝土收缩
应变值超过它的抗拉极限应变时,就会出现收缩裂缝,多表现在新、旧施工缝之间。因此,要尽量减少施工缝的预留,并加强对施工缝的养护。
5.3结合层
施工前对情况估计不足,忽略了旧槎表面的湿润程度,导致施工缝处旧水泥吸收新浇灌水泥的水分。要喷洒足够的水以保证旧水泥足够湿润,施工前一天使旧槎含水率达到饱和状态。
5.4混凝土振捣
受重力影响,振捣过程中混凝土骨料下沉、水泥浆上浮,导致浇筑结构上下强度的不同,影响施工质量。掌握对混凝土骨料和用水量,振捣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泛浆问题发生。
5.5留置形状
没有按照技术要求施工缝留置随意,如自然塌落形成斜坡形等错误留置。要规范操作流程,保证柱和梁的施工缝表面垂直于构件的轴线,板和墙垂直其表面
总结
总之,具体施工中,除天气影响、设备故障等意想不到的因素外,建议尽量少留或不留施工缝。同时,留置和处理施工缝时一定要按照既定原则和方法,进而降低因施工缝留置不当带来的不良影响。
防治措施
卡本改性环氧树脂界面剂,用于连接新旧混凝土,解决新旧混凝土施工中的界面以及简历传递问题,破坏方式为旧混凝土的内聚破坏。
经过粗糙度处理的老混凝土表面涂刷环氧界面剂可改善老混凝土的粘结微观结构,提高粘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