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知识

欢迎光临天霸装饰

逆作法后期施工缝4大处理方法?学起来!

段干伟财说教育 2021年02月03日 装修知识 40 0

什么是施工缝?怎么处理?2种方法。

标签: 施工缝 混凝土浇筑过程 基础底板施工缝 塑料布袋堵塞 建筑施工技术

施工缝指的是在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逆作法后期施工缝4大处理方法?学起来!

基础底板施工缝等地下结构渗漏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一方面是由于施工缝垃圾清理不干净,使得两次浇筑的混凝土结合不密实。

浇筑时振捣不密实,造成孔洞裂缝;养护不及时,温差应力导致施工缝局部开裂。另一方面是止水钢板本身的施工工艺缺陷,导致施工缝施工质量差引起渗漏。

通过对以往工程中底板施工缝的检查,发现不同程度出现因止水钢板施工工艺缺陷;振捣不密实,漏振;垃圾清理不干净;未按照跳仓法施工缝处理方法等造成施工质量隐患。

无法堵漏,采用塑料布袋堵塞,后期清理困难

混凝土严重渗出

止水钢板一半露出,另一半未埋入混凝土,导致剔凿返工,并采用橡胶止水带加强处理

止水钢板塌陷,导致保护层超厚达6cm

下面分享的中建八局创优实例工程,为确保基础底板施工缝施工质量,避免施工质量问题而造成渗漏,分析并实施了相应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大家参考借鉴。本工程基础底板施工面积约8万㎡,采用跳仓法施工,施工缝长度超过m。对策分析及实施情况如下:

1对策分析

后浇带施工工艺步骤和细部注意点:

由于地下室底板采用跳仓法施工,后浇带取消,只留置施工缝一次性浇筑,上图是跳仓施工缝的细部节点设计,

其施工步骤为:安装底板底部双层双向底筋→安装下部φ12温度加强筋→安装止水钢板,焊接和固定→安装底板上部双层双向钢筋→安装上部φ12温度加强筋。具体详见上图;而现场调查问题易出在止水钢板施工环节。

针对止水钢板施工缺陷确定改进思路:

在止水钢板上下用φ10直接焊接钢筋骨架,绑好钢丝网,通过计算,除去底板保护层厚度,底板钢筋、温度筋直径,其上下骨架高度为13.4cm,支架间距300,安装时再焊接在底板上下部钢筋上。

一次性成型,可完全控制止水钢板的居中设置的要求,保证保护层厚度要求,拦截新浇混凝土预期效果好,另外还起到支撑的作用。

改进后预期施工效果图:

预期可达到使止水钢板一半埋入混凝土中,一半露出;无大量混凝土渗出,节约混凝土,减少剔凿量,便于施工缝清理,施工缝接缝较好。

另外,本工程部分区段拟采用快易收口网,并对快易收口网做了全面的分析和局部现场试验使用。

快易收口网又叫免拆模板网,网板面整体完全无接点,抗张力强且造型自由,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厚度为0.35mm,宽度450mm,采用薄形热浸镀锌钢板压制,钢网面冲压形成整齐的网格,网格上有凸起的牙板,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快易收口网与混凝土的结合质量。

2对策实施

1、钢丝网工艺

第一步:制作加工

采用φ10钢筋焊接支撑钢丝网的骨架,由于止水钢板每块原材长度mm左右,骨架长度依据此长度减去50~60mm制作(止水钢板搭接50mm。双面满焊),骨架一段制作为开口,一段封口,具体见图一;

制作完成后垂直居中焊接在止水钢板下部和背部,并绑扎好钢丝网,具体见图二。

骨架制作

骨架焊接

第二步:现场安装

在现场安装时,待底板下部钢筋,温度筋安置完毕后将制作好的止水钢板按放线位置安放,再将各块止水钢板焊接在一起,并用短截钢筋焊接在底板钢筋上作适当固定,就可以绑扎底板上部钢筋、温度筋,一次成型。

直线安装

角部安装

2、快易收口网工艺

第一步:制作加工

快易收口网作为拦截新浇混凝土模板网,其制作加工完全同钢丝网,只是由于快易收口网本身抗冲剪性能较钢丝网强,其支撑立杆间距扩大到55cm,用细铁丝将其与骨架有效绑扎,并做好控制验收。

钢骨架焊接,支撑立杆间距加大

钢骨架宽度控制

绑扎快易收口网

成品效果

第二步:现场安装

按照钢丝网工艺思路。

现场止水钢板快易收口网施工成品效果

3、施工效果分析对比

现场安装效果比较

对现场安装好的快易收口网与钢丝网进行检查比较,其基本情况为:

快易收口网一面朝向新浇混凝土一面,支撑架面向后浇混凝土一面,符合要求,同钢丝网施工方法;

虽然其比钢丝网抗冲剪能力大,但柔韧性较钢丝网差,如果现场绑扎,施工质量不能保证且不好绑扎,且和骨架必须绑扎稳实,成本较钢丝网高;

由于其厚度达0.35mm,较钢丝网厚,无形成为一道隔离面,对两次浇筑的混凝土在施工缝处的结合有一定影响。

现场施工缝成型效果比较

对现场浇筑后的快易收口网与钢丝网进行检查比较,其基本情况为:

从外观质量来看,快易收口网渗出混凝土水泥浆较钢丝网少,施工界面较为清爽;

止水钢板居中,一半埋入新浇混凝土,一半露出,两种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混凝土振捣棒覆盖范围为350~500mm,因此在施工时对班组做了具体要求,要求在振捣过程中,距离钢丝网和快易收口网距离为450mm,浇筑结果,两者均只有局部外凸的情况,符合质量要求。

钢丝网施工缝浇筑完效果

快易收口网施工缝浇筑完效果

3施工效果展示

现场安装效果良好:

20mm保护层厚度均匀,基本保证

止水钢板下部保证一半露出,一半埋入混凝土

止水钢板居中,效果显著

止水钢板下部混凝土充实

无论采用钢丝网还是快易收口网,都要确保底板施工缝质量的合格率,这样可以减少返工,减少混凝土剔凿量,减少渗漏修补量,综合来看也是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什么是施工缝?怎么处理?

施工缝指的是在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基础底板施工缝等地下结构渗漏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一方面是由于施工缝垃圾清理不干净,使得两次浇筑的混凝土结合不密实。浇筑时振捣不密实,造成孔洞裂缝;养护不及时,温差应力导致施工缝局部开裂。另一方面是止水钢板本身的施工工艺缺陷,导致施工缝施工质量差引起渗漏。  通过对以往工程中底板施工缝的检查,发现不同程度出现因止水钢板施工工艺缺陷;振捣不密实,漏振;垃圾清理不干净;未按照跳仓法施工缝处理方法等造成施工质量隐患。  下面分享的中建八局创优实例工程,为确保基础底板施工缝施工质量,避免施工质量问题而造成渗漏,分析并实施了相应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大家参考借鉴。本工程基础底板施工面积约8万㎡,采用跳仓法施工,施工缝长度超过m。对策分析及实施情况如下: 1 对策分析 后浇带施工工艺步骤和细部注意点: 由于地下室底板采用跳仓法施工,后浇带取消,只留置施工缝一次性浇筑,上图是跳仓施工缝的细部节点设计。 其施工步骤为:安装底板底部双层双向底筋→安装下部φ12温度加强筋→安装止水钢板,焊接和固定→安装底板上部双层双向钢筋→安装上部φ12温度加强筋。具体详见上图;而现场调查问题易出在止水钢板施工环节。 针对止水钢板施工缺陷确定改进思路: 在止水钢板上下用φ10直接焊接钢筋骨架,绑好钢丝网,通过计算,除去底板保护层厚度,底板钢筋、温度筋直径,其上下骨架高度为13.4cm,支架间距300,安装时再焊接在底板上下部钢筋上。 一次性成型,可完全控制止水钢板的居中设置的要求,保证保护层厚度要求,拦截新浇混凝土预期效果好,另外还起到支撑的作用。 预期可达到使止水钢板一半埋入混凝土中,一半露出;无大量混凝土渗出,节约混凝土,减少剔凿量,便于施工缝清理,施工缝接缝较好。 另外,本工程部分区段拟采用快易收口网,并对快易收口网做了全面的分析和局部现场试验使用。 快易收口网又叫免拆模板网,网板面整体完全无接点,抗张力强且造型自由,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厚度为0.35mm,宽度450mm,采用薄形热浸镀锌钢板压制,钢网面冲压形成整齐的网格,网格上有凸起的牙板,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快易收口网与混凝土的结合质量。 2 对策实施 1、钢丝网工艺 第一步:制作加工 采用φ10钢筋焊接支撑钢丝网的骨架,由于止水钢板每块原材长度mm左右,骨架长度依据此长度减去50~60mm制作(止水钢板搭接50mm。双面满焊),骨架一段制作为开口,一段封口,具体见图一; 制作完成后垂直居中焊接在止水钢板下部和背部,并绑扎好钢丝网,具体见图二。 第二步:现场安装 在现场安装时,待底板下部钢筋,温度筋安置完毕后将制作好的止水钢板按放线位置安放,再将各块止水钢板焊接在一起,并用短截钢筋焊接在底板钢筋上作适当固定,就可以绑扎底板上部钢筋、温度筋,一次成型。 2、快易收口网工艺 第一步:制作加工 快易收口网作为拦截新浇混凝土模板网,其制作加工完全同钢丝网,只是由于快易收口网本身抗冲剪性能较钢丝网强,其支撑立杆间距扩大到55cm,用细铁丝将其与骨架有效绑扎,并做好控制验收。 第二步:现场安装 按照钢丝网工艺思路。 3、施工效果分析对比 现场安装效果比较 对现场安装好的快易收口网与钢丝网进行检查比较,其基本情况为: 快易收口网一面朝向新浇混凝土一面,支撑架面向后浇混凝土一面,符合要求,同钢丝网施工方法; 虽然其比钢丝网抗冲剪能力大,但柔韧性较钢丝网差,如果现场绑扎,施工质量不能保证且不好绑扎,且和骨架必须绑扎稳实,成本较钢丝网高; 由于其厚度达0.35mm,较钢丝网厚,无形成为一道隔离面,对两次浇筑的混凝土在施工缝处的结合有一定影响。 现场施工缝成型效果比较: 对现场浇筑后的快易收口网与钢丝网进行检查比较,其基本情况为: 从外观质量来看,快易收口网渗出混凝土水泥浆较钢丝网少,施工界面较为清爽; 止水钢板居中,一半埋入新浇混凝土,一半露出,两种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混凝土振捣棒覆盖范围为350~500mm,因此在施工时对班组做了具体要求,要求在振捣过程中,距离钢丝网和快易收口网距离为450mm,浇筑结果,两者均只有局部外凸的情况,符合质量要求。 3 施工效果展示 无论采用钢丝网还是快易收口网,都要确保底板施工缝质量的合格率,这样可以减少返工,减少混凝土剔凿量,减少渗漏修补量,综合来看也是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建筑施工缝留置在什么位置?施工缝如何处理?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因施工工期较紧,为了能尽早的展开后续工序,楼板需要分两段浇筑,需要留置施工缝,我项目部考虑以下方案予以解决。

1、应预先选定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案例工程楼板施工缝设置在X5轴以北2.0m处。

2、浇筑混凝土时,在施工缝处用15mm厚的模板切槽(切槽的位置根据主筋的位置切割)分割,切槽尺寸为14mm*9mm;模板直接用綁丝固定到钢筋上即可。

3、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N/mm2,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

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

2)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的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和浮锈等也应清除。

3)在浇筑前,施工缝宜先用水泥砂浆湿润,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

4)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4、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 认真对待, 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板应留垂直缝。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4.2 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3) 浇筑前, 施工缝宜先用水泥砂浆湿润,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

(4) 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5、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5.1 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 混凝土酥松, 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 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5.2 处理问题的措施

对于不渗漏水的施工缝出现缺陷后, 可沿缝剔成V 形槽, 遇有松散部位, 须将松散石子剔除, 刷洗干净后, 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素浆打底,抹1∶2 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逆作法后期施工缝4大处理方法?学起来!

摘要:由于逆作法施工先期与后期施工的结构间存在施工缝,理论上混凝土会因收缩在其表面形成空隙,同时接缝表面也会存在析水或聚集气泡等缺陷。从结构受力角度,接缝应使竖向构件垂直方向应力有效、可靠地传递,并保证密实度,对此主体结构设计单位一直存在疑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逆作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因此进一步研究逆作法施工缝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1 接缝处理工艺

后期地下竖向结构施工应采取措施确保水平接缝混凝土的密实度,目前接缝处理方式主要有超灌法、注浆法和灌浆法等。

1.1 超灌法

超灌法是采用浇捣孔或喇叭口等措施浇筑混凝土,使浇筑面超出施工缝一定高度的施工方法。特别指出的是,超灌高度300 mm是最低要求,随着不同地区、材料、振捣工艺等的差异性,需要依据现场试验确定。超灌法是逆作法施工中最常用的接缝处理工艺,具有成本低、可靠性好等优点,但对材料、操作工艺等有较高的要求。

1.2 注浆法

注浆法是在后期竖向结构施工完成后,采用高强注浆料对接缝进行处理的施工方法。注浆料宜采用高流态低收缩材料,强度高于原结构至少一个等级。注浆管间距控制在600 mm左右,注浆宜采取规范建议的注浆方式:预埋注浆管、预埋发泡聚乙烯接缝棒和钻头引洞等。注浆法是对超灌法的进一步加强和对可能的缺陷的有效补充,主要适用于对竖向结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较高的或者几何尺寸较大的构件,如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的结构柱或某些容易存在渗漏水情况的墙体等。

1.3 灌浆法

灌浆法是混凝土浇筑完成时,在先期浇筑墙柱和后期浇筑墙柱交界面预留不小于50 mm的间隙,采用高于原结构等级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进行填充密实的施工方法。该工艺借鉴了超高层劲性钢结构柱施工时,在钢柱底部灌浆的工艺。目前国内已引进先进的高压全自动化灌浆机运用于该工艺。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受浇捣条件或几何空间限制、施工困难的特殊部位,灌浆料流动性好,高强度、无收缩,浇筑密实性好,但人为地把1条施工缝变成2条施工缝,施工成本较高,且水泥基灌浆料无骨料成分,国内还缺少大量应用的经验。超灌法是逆作法施工中最常用的接缝处理工艺,其施工质量的可靠性对逆作法技术的推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上海建筑工程逆作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针对超灌法进行大量的实验和工程实体检验。

2 超灌法试验研究

通过进行多次的模型试验,研究超灌法工艺产生的质量通病机理,依据流动性、密实性与强度试验结果,对混凝土材料性能、超灌高度、振捣工艺等进行标准选择与工艺调整,然后对调整后的参数进行工程现场原位试验。

2.1 试验模型

超灌法要求采用低收缩、和易性好的混凝土,坍落度依据强度、级配和具体作业环境不同要求控制在140~200 mm之间,石子级配在5~20 mm为宜,砂选用中粗砂。采用工程墙柱中将采用的2个混凝土强度等级C35与C60,在4种坍落度(140 mm±20 mm,160 mm±20 mm,180 mm±20 mm,200 mm±20 mm)下来验证其工作性能。

2.2 试验过程及结果

2.2.1 第一阶段试验

第一阶段试验模具采用倒T形,采用全木模板,模具宽200 mm,浇捣口高度分为250 mm、450 mm两种。在模具右侧为长800 mm取样区,不仅能模拟结构柱及浇筑口间距1 500 mm墙浇捣时的情况,还便于取样。在模具左侧 200 mm处设计一个高150 mm的模板,模拟混凝土绕过止水钢板时的情况(图1)。

第一阶段试验主要验证混凝土在模具里的流动性能。试件为2种混凝土强度和4级坍落度级配组合,超灌高度分别为250 mm与450 mm,使用φ35 mm振动棒振捣。流动性试验结果见图2和表1。

由试验结果可知,混凝土产生空洞的位置并非在远离振捣区域部位,而出现在距浇捣口100 mm部位,经过多次试验均出现上述现象。经分析,这与模具设计、模板振动与振动棒振动等有关。由模具右侧混凝土密实度可知,当超灌高度在250 mm时,对于坍落度在160 mm以上的C35混凝土及坍落度在180 mm以上的C60混凝土,其混凝土密实度均基本满足要求。

2.2.2 第二阶段试验

第二阶段试验主要验证接缝处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本次试验将第一阶段模具的上模板换成混凝土材料,采用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板下表面凿毛(图3)。为避免影响因素过多,取消止水钢板,超高反口统一采用450 mm,使用φ35 mm振捣棒分层振捣。对不同强度等级和坍落度的混凝土试件接缝部位进行取芯强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混凝土和易性越好,其强度指标越理想。

2.2.3 第三阶段试验

第三阶段试验主要验证振捣工艺,以进行优化。本次试验模具顶面模板换成厚2 mm亚克力板(有机玻璃),以便于观察振捣效果。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35(160 mm± 20 mm)和C60(180 mm±20 mm)各1个试件进行试验,使用φ35 mm振捣棒分层振捣。经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试验,调整了振捣操作工艺,增加了交替使用浇捣口、变化振捣部位及插拔振捣棒的提升频率等措施,同时进行模板外是否同步进行辅助振捣的尝试,试验结果表明振动工艺调整措施非常有效,接缝部位混凝土完整、密实,且无空洞。

2.3 原位试验研究

根据模型试验得出的混凝土材料性能参数、超灌高度(300 mm)、振捣工艺等进行某逆作法工程项目结构柱的现场混凝土回筑。然后对回筑的逆作法施工缝进行现场取芯检测,检验其抗压强度及抗渗性能。为了对比其效果,现场选取未优化级配的混凝土部位作为对比组。现场原位试验共进行20组强度试验、8组抗渗试验,其中常规工艺对比组为6组强度试验、2组抗渗试验。采用优化后的超灌法工艺,20组强度试验均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混凝土6组抗渗试验均达到P6级以上,满足设计要求。结合大量工程实践,一般在混凝土工作性能满足的情况下,只要保证浇捣口高于接缝300 mm以上,配以合理的接缝振捣工艺,接缝处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都能保证。

3 灌浆法试验研究

3.1 试验模型及结果

在图1所示的模具中,将模具宽度改为100 mm,配置一种坍落度大于240 mm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材料进行灌浆法流动试验和取芯强度检验,结果显示:由于灌浆料流动性好和不收缩,在模具右侧和左侧接缝基本密实,说明灌浆法在止水钢板处也较易满足密实度要求,同时接缝强度也满足规范要求。

3.2 原位试验研究

在某逆作法项目中对内嵌墙和结构圆柱的接缝均进行了灌浆法原位试验。

1)内嵌墙。沿内衬墙方向在逆作结构板内每1 500 mm

设置φ150 mm的PVC螺纹管浇捣口作为下层结构内衬墙混凝土浇捣孔。钢板止水带内侧预埋φ50 mm的PVC注浆管,间隔2 000 mm设置。注浆管一方面作为出气孔,引导混凝土尽量填充止水钢板内侧空间。另一方面,内衬墙施工完毕后,也可作为灌浆孔,如图4所示。

2)结构柱。在结构柱上部逆作楼板区域,距离柱边400 mm设置4个浇捣孔。在先期浇筑部分和后期浇筑部分交界面预留不小于50 mm的间隙。等下部混凝土柱浇筑完毕且达到初凝后,搭设模板对间隙进行灌浆料浇筑(图5)。灌浆料按照产品合格证推荐的水料比确定加水量,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水温以5~40 ℃为宜,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搅拌。逆作墙、板拆模后,接缝质量外观和密实度较好,通过取芯检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4 注浆法试验研究

4.1 注浆工艺

对于表观不密实和渗漏点部位,采取注浆法进行二次注浆处理。结构注浆采用膨胀型具有补偿收缩的水泥基材料配制;对外墙少量渗漏部位注浆采用无颗粒、低黏度的H-40有机注浆材料进行封堵处理。有机注浆材料是以特种水泥作为组合剂,具有高强早强、自流性好、微膨胀性、耐久性强和可冬季施工等优点,可以有效封堵裂缝。

4.2 原位试验研究

在某逆作法项目中,针对外墙渗漏的接缝部位进行了注浆(少量在接缝部位,墙体裂缝与顺作法类同)。注浆后通过检测,接缝得到了较好的修复,且接缝处的抗压、抗拉强度均大于混凝土设计强度,说明注浆法对于修复因超灌法施工不当导致的不密实缺陷有效。

5 结语

本文通过逆作法接缝处理的超灌法、注浆法、灌浆法模型及原位试验研究,表明只要合理选择材料和施工工艺,后期结构施工的接缝的密实度、抗渗性和强度等均能满足主体结构设计的要求。本文的相关结论为同类逆作法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赞(

装修推荐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