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结构识图及施工规范,满满的都是干货!
一、路面的基本结构
路基和路面是公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路线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填筑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
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 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路床分为上路床(0~0.3 m)和下路床(0.3~0.8 m)两层。
上路堤: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1.5 m的填方部分称为上路堤。
下路堤: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称为下路堤。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中间带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1所示。
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2所示。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Ⅱ级,二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Ⅲ级,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高速、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1、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通过车轮把垂直力、水平力以及汽车产生的振动力和冲击力传给路面,使路面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应变和位移。如果路基和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组成部分的强度或抵抗变形的能力不足,路面就会出现断裂、沉陷、波浪或车辙等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 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在路基和路面交工验收时,一般情况下,柔性材料(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用弯沉表示承载力,刚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半刚性材料(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强度表示承载力。
【施工规范】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摊铺厚度宜不小于160㎜,最大厚度宜不大于200㎜。
施工过程的压实度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的击实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每天取样的击实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应不大于0.02g/cm3;否则,应重新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当天压实度的检测标准。
B该数值与设计阶段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大于0.02g/cm3时,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是指路面结构在水和温度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能较好地保持其工程设计要求的几何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能。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包括整体稳定性、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高温稳定性或低温稳定性)等。
气温的周期性变化对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高温季节沥青路面因软化,会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变形。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在高温季节会翘曲变形,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或造成断板。北方在低温冰冻季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由于低温会产生大量收缩裂缝。
具有足够的表面平整度
路面表面平整度是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及运输效益的重要使用性能。不平整的路面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的振动作用。这种振动会造成行车颠簸,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驾驶的平稳和乘客的舒适感。此外,不平整的路面还会积滞雨水,加速路面的破坏。
优良的路面平整度,要依靠优良的施工装备、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经常和及时的养护来保证,路基交工验收要验收平整度,路面的所有结构层次均要验收平整度。
具有足够的表面抗滑性能
路面表面要求平整,但不能光滑。汽车在光滑的路面上行驶,车轮与路面之间缺乏足够的附着力(摩擦力),在雨天高速行车,当紧急制动或突然起动、爬坡或转弯时,车轮易产生空转或打滑,致使行车速度下降,油料消耗增加,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沥青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通常选用坚硬、耐磨、表面粗糙的粗集料来实现,而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则会采取一些工艺性措施(如刻槽)来实现。
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路面结构在行车荷载和冷热、干湿气候因素的多次重复作用下,路面材料会产生老化衰变,路面的使用性能将逐步降低,从而逐渐产生疲劳破坏和塑性形变累积,缩短路面的使用年限。因此,路面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抗疲劳强度及抗老化和抗累积形变的能力,以保持或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路面的耐久性,除了精心设计、精选材料和精细施工外,经常和及时地养护、维修和恢复路用性能也是十分必要的。
具有尽可能低的扬尘性
车身后面所产生的真空吸力会将路表的细小颗粒吸出而造成尘土飞扬,导致路面出现松散、脱落和坑洞等破坏。路面扬尘会影响行车视距,降低行车速度,给沿线环境卫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求路面在行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扬尘。
二、路面结构层次
路面结构通常是分层铺筑的,即按照使用的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撑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分成若干层次。
按照各个层位功能的不同,路面结构层一般可划分为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等多层,如图1-3所示。
面层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雨水侵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砂砾(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及块料等。路面面层的材料类型及适用范围见表1-2。
基层与底基层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当基层太厚时,为保证工程质量,可将其分为两层或三层铺筑。当采用不同材料修筑基层时,下层为底基层。当底基层为双层时,可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
修筑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碎石、砾石、片石、块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常用的基层和底基层类型见表1-3。
【施工规范】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7.5mm
基层在养生过程中出现裂缝,经过弯沉检测,结构层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继续铺筑上面的沥青面层,也可采取下列措施处理裂缝:
1)在裂缝位置灌缝。
2)在裂缝位置铺设玻璃纤维格栅。
3) 洒铺热改性沥青。
灌缝时原则上不对裂缝扩缝。铺设玻璃纤维格栅与洒铺热改性沥青综合处治是当前处治裂缝向上反射最佳措施,适用于基层裂缝比较严重路段。
垫层
垫层是设置在基层(或底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及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将基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少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垫层应具有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功能,故对修筑垫层所用材料的强度要求并不是很高,但要求其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垫层常用的材料有两类。
路拱及路拱横坡度
为了保证路面上的雨水能够被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从而保证路面的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状,称之为路拱,如图1-3所示。在横断面上,路拱常采用直线形(直线-直线)和直线抛物线组合线形(直线-抛物线-直线)两种形式。
路面排水结构
路面排水的目的是迅速排除路面表面的大气降水和渗入路面结构中的水,防止水对路面结构层造成损害(水损害),确保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面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降水量、路线纵坡等因素,结合路基、桥涵结构物的排水设计,合理选择排水方案,布置排水设施,形成完整、畅通的排水体系,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路面排水包括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及路面内部排水。
路面表面排水路面表面排水常采用分散排水和集中排水两种形式。分散排水由路面横坡、路肩和边坡防护组成,适用于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较小、路堤高度较低的路段。集中排水由路面横坡、拦水缘石或矩形槽、泄水口和急流槽组成,适用于路堤高度较高或路堤边坡易受冲刷的粉性土、砂性土路段及凹形曲线的底部等。
对于新建高速公路超高段的集中排水,宜采用在左侧路缘带的左侧设置带有钢筋混凝土盖板的预制整体式U形混凝土沟或缝隙式排水沟,每25~50 m设一处集水井,并通过横向排水管引至边坡的急流槽或暗管中,如图1-7所示。
中央分隔带排水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设施由排水沟(明沟、暗沟)、渗沟、雨水井、集水井、横向排水管等组成。中央分隔带可采用凸式(见图1-8)、平式或凹式,一般不封闭,但也可封闭。
路面内部排水1)路面边缘排水系统由纵向排水管、横向出水管、集水沟和反滤织物(土工布)等组成,如图1-9所示。
2)排水基层。当路面内部可能出现自由水滞留时,可采用沥青碎石或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做排水基层。
纵向集水沟可设在面层边缘外侧、路肩下或路肩边缘外侧,如图1-10所示。集水沟中的填料应采用与排水基层相同的透水性材料。水沟的下部设置带槽口或圆孔的纵向排水管,并间隔适当距离设置不带槽孔的横向出水管。
3)排水垫层。为拦截地下水、滞水或泉水进入路面结构,或排出因负温差作用而积聚在路基上层的自由水, 可直接在路基顶面设置透水性排水垫层,并适当配置纵向集水沟、排水管或出水管等,如图1-11所示。
三、路面的分级与分类
路面等级分为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不同路面等级的面层类型和所适用的公路等级见表1-5。
注:欢迎大家关注小编的微信公众号“土木智库”,里面有小编整理的建筑行业的众多资料,有一建、二建、造价、消防视频和课件,欢迎大家的加入
地基工程中,土方路堤施工技术规范
1)填料要求
(1)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严禁使用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以及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和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
(2)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不得作为94、96区填料,当粗颗粒含量大于50%,且CBR值大于3时,可直接作为93区填料,当粗颗粒含量小于50%,不能作为路堤填料。
2)土方路基填筑施工工序。
3)施工要点
(1)路堤填筑时必须根据设计断面水平分层填筑和压实。分层最大松铺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且不应超过30cm;分层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
(2)性质不同的填料应分段填筑,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填。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应不小50cm。
(3)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或设置坡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
(4)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路段应按1:1坡度分层填筑,每层碾压至边缘,逐层收坡,待后填段填筑到位时,再把交界面逐层挖成不小于3m的台阶,分层填筑碾压;如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m。
(5)填方路堤必须按路面平行面分层控制填土高程,为利于排水,填筑时路堤顶面应形成不小于2%横坡,设计纵横坡必须在下路堤范围内形成。
(6)填筑、摊铺、碾压
①路基每层填筑严格执行“划格上土、挂线施工”。
②准备直径3cm、长150cm红白相间(25cm刻度)的花杆,在边线位置每隔20m插一根,依据花杆上的刻度连续挂好线绳,线绳应绷紧,作为机械平整时的依据,保证平整度和松铺厚度。
③运输车按要求卸料后,先用推土机粗平,对含水量进行检查,不合格要洒水或翻拌晾晒,合格后用平地机精平;检查松铺厚度、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方可碾压。
④先稳压,后振动碾压,碾压时压路机遵循从路边向路中、从低侧向高侧的原则;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km/h,错轮宽度对振动压路机不得小于压实轮的1/3,对三轮压路机不得小于后轮的1/2。
(7)路堤填土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不小于30cm,超宽部分压实度必须满足填层压实度要求,不能满足时,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填筑宽度,以保证超宽30cm范围内压实度合格,路基完成后削坡。
(8)当路基填高超过1.5m时,路基顶面边缘应设置不低于30cm、开口间隔不大于30m的挡水埂,开口处设置临时泄水槽至坡脚排水沟;临时泄水槽采用混凝土抹砌;施工中应随时检查挡水埂和临时泄水槽的完好情况,及时修补。
(9)每一个压实层在经过雨雪后,或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填筑上一层而致使本层超过10天暴露在外,在填筑上一层时应复压,重新检测压实度。
4)质量要求
(1)施工过程中,每一压实层均必须检验压实度,检测频率为每m2至少检验4点,不足m2时按比例递减,但至少检验2点;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测定,取土样的底面必须达到本层的底面位置;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中表4.2.2-1的规定。
(2)施工中路基弯沉、平整度、宽度、纵横坡度、厚度、边坡坡度等必须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中表4.2.2-2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5)土方路堤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及管理措施。
(1)中线偏位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加固保护导线点至交工验收;
②每填高60-80cm恢复一次路线中桩,测定路基标高及宽度;
③亏坡的一侧按照规范要求开台阶补填,多余的一侧进行削坡处理。对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监理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2)翻浆、“弹簧”现象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②土的实际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采取翻拌晾晒、加白灰或换填适宜的填料,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
③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路基施工必须按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②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不低于行车带。
③返工至符合压实度要求的层次。
(4)起皮、松散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起皮:严禁薄层贴补;低液限粉土填筑路基时,碾压过程中应适量洒水;
②松散:适当洒水后重新碾压;冬季施工时填筑层碾压完毕后及时封土保温。
(5)路基边坡冲刷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削坡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工程;
②按要求设挡水埂和临时泄水槽,且随时保证完好并发挥作用;
③雨水冲刷后应及时修补路基;
④路基必须按要求超宽填筑、超宽碾压;亏坡整修严禁贴补;
⑤排水沟边缘距路基坡脚不小于2m。
挖方路基的一般规定和施工要点!
一.一般规定:
1 在路基挖方开工前,将开挖工程断面图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否则不得开挖。
2 所有挖方作业均应符合图纸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的有关规定,并应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施工。
3 挖方作业应保持边坡的稳定,做到不得对邻近的各种结构物及设施产生损坏或干忧。
4 在开挖中出现石方时,应测量土石分界线,经监理工程师鉴定认可后,分层进行开挖。如果出现零星石方,应在事前量测石方数量,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能继续施工。
5 路基挖方材料应尽量予以利用,除图纸规定或被定为非适用材料外,不得任意废弃。
6 路床面开挖不得超过图纸或监理工程师规定的要求。
7 在整个施工期间,必须始终保证路基排水畅通。
8 施工前,应对图纸提供的弃土方案进行现场核对,如有与设计不符,应进行及时的处理。
二.土质路堑施工要点:
1 土方开挖应按图纸要求自上而下的进行,不得乱挖或超挖。无论工程量多大,土层多深,均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
2 开挖中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应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并及时报上报。
3 如果在指定的弃土场不能满足弃方要求时,应尽早重新选择弃土位置并相应修改施工方案进行上报。
4 必须注意对图纸未示出的地下管道、缆线、文物古迹和其他结构物的保护。开挖中一旦发现上述结构物应立即上报,且应停止作业并保护现场听候处理。
5 居民区附近的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居民区房屋及保证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临时便道或便桥。
6 土方地段的路床顶面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路床顶面的压实度应符合评定标准的要求。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重型击实法进行检验。
7 当因气候条件使挖出的材料无法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用于填筑路基和压实时,承包人应停止开挖,直到气候条件转好。
8 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宜在设计路床顶高程以上预留至少300mm厚的保护层。
9 挖方路基施工遇到地下水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9.1 采取排导措施,将水引入路基排水系统,不得随意堵塞泉眼。
9.2 路床土含水率高或为含水层时,应采取设置渗沟、换填、改良土质、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
JTG 3450-201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pdf全文 标准说明
一、标准简介
JTG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pdf全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于年12月10日发布行业标准,自年4月1日起实施。
二、编制背景
JTG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是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下达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厅公路字[]87号)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承担对《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的修订工作。
本规程是对原《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的全面修订。经批准颁发后以《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颁布实施。
三、目的及适用范围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保证公路路基路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养护质量,规范和统一其现场测试方法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公路路基路面的现场调查、工程质量检测以及技术状况检测。
四、原文内容
JTG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封面如下图所示,分12章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现场抽样,几何尺寸,压实度,平整度,承载能力,水泥混凝土强度,抗滑性能,渗水,路基路面损坏,其他等。
点击浏览下载JTG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五、本版修订的主要内容与前版(JTG E6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可直接查看JTG E60-.pdf全文)相比,本版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修改完善了部分试验方法的名称、适用范围、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方法与步骤。
2. 原规程第3章“取样方法”修改为“现场抽样”,分为“选点方法”和“钻芯和切割取样方法”。
3. 原规程第7章“强度和模量”与第8章“承载能力”合并为本规程第7章 “承载能力”。
4. 原规程第12章“错台”与第13章“车辙”合并为本规程第11章“路基路面损坏”。
5. 原规程第14章“施工控制”修改为本规程第12章“其他”。
6. 增加了“T 土石路堤或填石路堤压实沉降差测试方法”“T 手推式断面仪测试平整度方法” “T 落球仪测试土质路基模量方法”“T 激光式高速路面弯沉测定仪测试路面弯沉方法”“T 取芯法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方法” “T 数字式摆式仪测试路面摩擦系数方法”“T 路面表观损坏测试方法” “T 弯沉法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方法”“T 探坑法测试路面结构病害方法”“T 层间粘结强度测试方法”“T 统计通过法测试路面对交通噪声影响方法”“T 拖车法测定路面对轮胎噪声影响测试方法”12项试验方法,以及1个附录:相关性试验方法。
7. 删除了原规程“T - 射钉法快速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T -沥青混合料质量总量检验方法”2项试验方法。
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质量要求有哪些?
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质量要求有哪些?来源:网络 在路面项目施工中,路基路面施工再其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使用质量造成直接性的影响。由于现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及施工工艺技术的新型化影响,人们对于路面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
第一,对于路基施工的要求标准。在路面工程施工中,其路基的施工操作应确保其内部结构较为稳固化且强度较高。对路面施工工程的路基内部结构稳固性提出要求主要是为了对路面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变形、沉降等问题进行科学的预防避免。
另外,为了使得路基在经过外力作用影响后不出现大幅度的变形情况,路基自身的强度性也要较高。在通常状况下,当路基受到地下水及地面水的作用影响后,其内部结构的强度值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继而进一步的降低。
如果路面施工项目所处的地域环境为水温变化较大的地区,那么路基在日常的使用中将会受到一定的冻融作用影响,从而产生冻胀、翻浆等问题,整体强度值明显下降,而且这种作用影响是周期性的。因此,为了确保路基强度不受到较为明显的水温影响,在路基施工中便需确保其自身具有极高的水温稳固性。第二,对于路面施工的要求标准。
大部分的路面施工项目所采用的路面施工材料为水泥混凝土或是沥青混凝土。为了给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提供充分坚实的保障,路面自身需具备极强的稳固性、抗磨损性、抗压性等。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目前,信息化手段在建筑业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建筑业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信息化程度仍有很大差距。然而,当前建筑业工程建设存在风险加大、技术难度加大、工程规模加大、建设主体多样等问题,这给建筑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带来许多新的挑战。
采用信息化手段对现有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进行改造,推动参建各方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是政府监管机构的使命。同时,也为质量监管机构眼睛向内,不断挖潜,提高监管效率,弥补监管资源不足,闯出了一条新路。
项目正在工作的碎石桩、强夯机、振碾机、冲碾机、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等机械上都加装了几个“小物件”。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小物件”包括北斗定位天线、数据传输模块、激光测距传感器、测位移传感器等监测设备,机械类型不同,加装的设备也不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集施工机具在作业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以及质量参数。
这些实时收集来的数据,在管理平台上自动转换成不同颜色的图形,异常数据“一目了然”。“比如,这台碎石桩上通过加装北斗定位天线、激光测距传感器和管理主机,采集了沉桩深度、打桩时长、反插次数等主要数据。”他继续说。
碾压机械的碾压速度、碾压厚度、碾压遍数和压实度,强夯机的夯击次数、锤重、落距,碎石桩的地基处理点坐标、地基处理深度、进料量、拔桩反插次数……管理平台通过分析各项数据,实时发现工程中的薄弱点,为业主及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重点检查提供依据。
管理平台就像一双无形的眼睛,全天不休地管理施工过程;而平台的分析功能就像是给工程做全身体检,发现哪个地方有毛病,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治疗。此外,管理平台的应用,还节省了现场管理、统计、试验、数据录入等方面的人工成本以及因重复检查、返工等带来的时间成本,“项目负责人跑现场也更有针对性了”。
施工质量有了量化指标,更加科学了,几乎不留管理死角,还能避免因监理人员水平高低带来的质量影响,与施工单位、业主单位沟通也更有依据、更加有效。
挖方路基的一般规定和施工要点!
一.一般规定:
1 在路基挖方开工前,将开挖工程断面图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否则不得开挖。
2 所有挖方作业均应符合图纸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的有关规定,并应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施工。
3 挖方作业应保持边坡的稳定,做到不得对邻近的各种结构物及设施产生损坏或干忧。
4 在开挖中出现石方时,应测量土石分界线,经监理工程师鉴定认可后,分层进行开挖。如果出现零星石方,应在事前量测石方数量,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能继续施工。
5 路基挖方材料应尽量予以利用,除图纸规定或被定为非适用材料外,不得任意废弃。
6 路床面开挖不得超过图纸或监理工程师规定的要求。
7 在整个施工期间,必须始终保证路基排水畅通。
8 施工前,应对图纸提供的弃土方案进行现场核对,如有与设计不符,应进行及时的处理。
二.土质路堑施工要点:
1 土方开挖应按图纸要求自上而下的进行,不得乱挖或超挖。无论工程量多大,土层多深,均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
2 开挖中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应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并及时报上报。
3 如果在指定的弃土场不能满足弃方要求时,应尽早重新选择弃土位置并相应修改施工方案进行上报。
4 必须注意对图纸未示出的地下管道、缆线、文物古迹和其他结构物的保护。开挖中一旦发现上述结构物应立即上报,且应停止作业并保护现场听候处理。
5 居民区附近的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居民区房屋及保证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临时便道或便桥。
6 土方地段的路床顶面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路床顶面的压实度应符合评定标准的要求。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重型击实法进行检验。
7 当因气候条件使挖出的材料无法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用于填筑路基和压实时,承包人应停止开挖,直到气候条件转好。
8 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宜在设计路床顶高程以上预留至少300mm厚的保护层。
9 挖方路基施工遇到地下水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9.1 采取排导措施,将水引入路基排水系统,不得随意堵塞泉眼。
9.2 路床土含水率高或为含水层时,应采取设置渗沟、换填、改良土质、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
公路路面结构识图及施工规范,满满的都是干货!
一、路面的基本结构
路基和路面是公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路线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填筑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
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 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路床分为上路床(0~0.3 m)和下路床(0.3~0.8 m)两层。
上路堤: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1.5 m的填方部分称为上路堤。
下路堤: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称为下路堤。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中间带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1所示。
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2所示。
【施工规范】
高速、一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Ⅱ级,二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Ⅲ级,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高速、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1、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通过车轮把垂直力、水平力以及汽车产生的振动力和冲击力传给路面,使路面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应变和位移。如果路基和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组成部分的强度或抵抗变形的能力不足,路面就会出现断裂、沉陷、波浪或车辙等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施工规范】
高速、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 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在路基和路面交工验收时,一般情况下,柔性材料(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用弯沉表示承载力,刚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半刚性材料(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强度表示承载力。
【施工规范】
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摊铺厚度宜不小于160㎜,最大厚度宜不大于200㎜。
施工过程的压实度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的击实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每天取样的击实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应不大于0.02g/cm3;否则,应重新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当天压实度的检测标准。
B该数值与设计阶段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大于0.02g/cm3时,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2、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是指路面结构在水和温度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能较好地保持其工程设计要求的几何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能。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包括整体稳定性、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高温稳定性或低温稳定性)等。
气温的周期性变化对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高温季节沥青路面因软化,会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变形。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在高温季节会翘曲变形,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或造成断板。北方在低温冰冻季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由于低温会产生大量收缩裂缝。
3、具有足够的表面平整度
路面表面平整度是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及运输效益的重要使用性能。不平整的路面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的振动作用。这种振动会造成行车颠簸,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驾驶的平稳和乘客的舒适感。此外,不平整的路面还会积滞雨水,加速路面的破坏。
优良的路面平整度,要依靠优良的施工装备、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经常和及时的养护来保证,路基交工验收要验收平整度,路面的所有结构层次均要验收平整度。
4、具有足够的表面抗滑性能
路面表面要求平整,但不能光滑。汽车在光滑的路面上行驶,车轮与路面之间缺乏足够的附着力(摩擦力),在雨天高速行车,当紧急制动或突然起动、爬坡或转弯时,车轮易产生空转或打滑,致使行车速度下降,油料消耗增加,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沥青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通常选用坚硬、耐磨、表面粗糙的粗集料来实现,而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则会采取一些工艺性措施(如刻槽)来实现。
5、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路面结构在行车荷载和冷热、干湿气候因素的多次重复作用下,路面材料会产生老化衰变,路面的使用性能将逐步降低,从而逐渐产生疲劳破坏和塑性形变累积,缩短路面的使用年限。因此,路面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抗疲劳强度及抗老化和抗累积形变的能力,以保持或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路面的耐久性,除了精心设计、精选材料和精细施工外,经常和及时地养护、维修和恢复路用性能也是十分必要的。
6、具有尽可能低的扬尘性
车身后面所产生的真空吸力会将路表的细小颗粒吸出而造成尘土飞扬,导致路面出现松散、脱落和坑洞等破坏。路面扬尘会影响行车视距,降低行车速度,给沿线环境卫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求路面在行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扬尘。
二、路面结构层次
路面结构通常是分层铺筑的,即按照使用的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撑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分成若干层次。
按照各个层位功能的不同,路面结构层一般可划分为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等多层,如图1-3所示。
1、面层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雨水侵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砂砾(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及块料等。路面面层的材料类型及适用范围见表1-2。
2、基层与底基层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当基层太厚时,为保证工程质量,可将其分为两层或三层铺筑。当采用不同材料修筑基层时,下层为底基层。当底基层为双层时,可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
修筑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碎石、砾石、片石、块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常用的基层和底基层类型见表1-3。
【施工规范】
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7.5mm
基层在养生过程中出现裂缝,经过弯沉检测,结构层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继续铺筑上面的沥青面层,也可采取下列措施处理裂缝:
1)在裂缝位置灌缝。
2)在裂缝位置铺设玻璃纤维格栅。
3) 洒铺热改性沥青。
灌缝时原则上不对裂缝扩缝。铺设玻璃纤维格栅与洒铺热改性沥青综合处治是当前处治裂缝向上反射最佳措施,适用于基层裂缝比较严重路段。
3、垫层
垫层是设置在基层(或底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及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将基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少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垫层应具有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功能,故对修筑垫层所用材料的强度要求并不是很高,但要求其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垫层常用的材料有两类。
4、路拱及路拱横坡度
为了保证路面上的雨水能够被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从而保证路面的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状,称之为路拱,如图1-3所示。在横断面上,路拱常采用直线形(直线-直线)和直线抛物线组合线形(直线-抛物线-直线)两种形式。
5、路面排水结构
路面排水的目的是迅速排除路面表面的大气降水和渗入路面结构中的水,防止水对路面结构层造成损害(水损害),确保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面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降水量、路线纵坡等因素,结合路基、桥涵结构物的排水设计,合理选择排水方案,布置排水设施,形成完整、畅通的排水体系,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路面排水包括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及路面内部排水。
路面表面排水路面表面排水常采用分散排水和集中排水两种形式。分散排水由路面横坡、路肩和边坡防护组成,适用于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较小、路堤高度较低的路段。集中排水由路面横坡、拦水缘石或矩形槽、泄水口和急流槽组成,适用于路堤高度较高或路堤边坡易受冲刷的粉性土、砂性土路段及凹形曲线的底部等。
对于新建高速公路超高段的集中排水,宜采用在左侧路缘带的左侧设置带有钢筋混凝土盖板的预制整体式U形混凝土沟或缝隙式排水沟,每25~50 m设一处集水井,并通过横向排水管引至边坡的急流槽或暗管中,如图1-7所示。
中央分隔带排水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设施由排水沟(明沟、暗沟)、渗沟、雨水井、集水井、横向排水管等组成。中央分隔带可采用凸式(见图1-8)、平式或凹式,一般不封闭,但也可封闭。
路面内部排水1)路面边缘排水系统由纵向排水管、横向出水管、集水沟和反滤织物(土工布)等组成,如图1-9所示。
2)排水基层。当路面内部可能出现自由水滞留时,可采用沥青碎石或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做排水基层。
纵向集水沟可设在面层边缘外侧、路肩下或路肩边缘外侧,如图1-10所示。集水沟中的填料应采用与排水基层相同的透水性材料。水沟的下部设置带槽口或圆孔的纵向排水管,并间隔适当距离设置不带槽孔的横向出水管。
3)排水垫层。为拦截地下水、滞水或泉水进入路面结构,或排出因负温差作用而积聚在路基上层的自由水, 可直接在路基顶面设置透水性排水垫层,并适当配置纵向集水沟、排水管或出水管等,如图1-11所示。
三、路面的分级与分类
路面等级分为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不同路面等级的面层类型和所适用的公路等级见表1-5。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广州君和”微信公众号,免费获得BIM软件7天免费试用和13个BIM软件系列教程,还有精彩案例,BIM解决方案,定期发送!
JTG 3450-201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pdf全文 标准说明
一、标准简介
JTG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pdf全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于年12月10日发布行业标准,自年4月1日起实施。
二、编制背景
JTG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是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下达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厅公路字[]87号)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承担对《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的修订工作。
本规程是对原《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的全面修订。经批准颁发后以《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颁布实施。
三、目的及适用范围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保证公路路基路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养护质量,规范和统一其现场测试方法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公路路基路面的现场调查、工程质量检测以及技术状况检测。
四、原文内容
JTG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封面如下图所示,分12章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现场抽样,几何尺寸,压实度,平整度,承载能力,水泥混凝土强度,抗滑性能,渗水,路基路面损坏,其他等。
点击浏览下载JTG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五、本版修订的主要内容与前版(JTG E6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可直接查看JTG E60-.pdf全文)相比,本版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修改完善了部分试验方法的名称、适用范围、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方法与步骤。
2. 原规程第3章“取样方法”修改为“现场抽样”,分为“选点方法”和“钻芯和切割取样方法”。
3. 原规程第7章“强度和模量”与第8章“承载能力”合并为本规程第7章 “承载能力”。
4. 原规程第12章“错台”与第13章“车辙”合并为本规程第11章“路基路面损坏”。
5. 原规程第14章“施工控制”修改为本规程第12章“其他”。
6. 增加了“T 土石路堤或填石路堤压实沉降差测试方法”“T 手推式断面仪测试平整度方法” “T 落球仪测试土质路基模量方法”“T 激光式高速路面弯沉测定仪测试路面弯沉方法”“T 取芯法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方法” “T 数字式摆式仪测试路面摩擦系数方法”“T 路面表观损坏测试方法” “T 弯沉法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方法”“T 探坑法测试路面结构病害方法”“T 层间粘结强度测试方法”“T 统计通过法测试路面对交通噪声影响方法”“T 拖车法测定路面对轮胎噪声影响测试方法”12项试验方法,以及1个附录:相关性试验方法。
7. 删除了原规程“T - 射钉法快速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T -沥青混合料质量总量检验方法”2项试验方法。
公路路面结构识图及施工规范,满满的都是干货!
一、路面的基本结构
路基和路面是公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路线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填筑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
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 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路床分为上路床(0~0.3 m)和下路床(0.3~0.8 m)两层。
上路堤: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1.5 m的填方部分称为上路堤。
下路堤: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称为下路堤。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中间带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1所示。
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2所示。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Ⅱ级,二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Ⅲ级,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高速、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1、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通过车轮把垂直力、水平力以及汽车产生的振动力和冲击力传给路面,使路面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应变和位移。如果路基和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组成部分的强度或抵抗变形的能力不足,路面就会出现断裂、沉陷、波浪或车辙等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 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在路基和路面交工验收时,一般情况下,柔性材料(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用弯沉表示承载力,刚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半刚性材料(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强度表示承载力。
【施工规范】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摊铺厚度宜不小于160㎜,最大厚度宜不大于200㎜。
施工过程的压实度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的击实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每天取样的击实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应不大于0.02g/cm3;否则,应重新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当天压实度的检测标准。
B该数值与设计阶段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大于0.02g/cm3时,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是指路面结构在水和温度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能较好地保持其工程设计要求的几何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能。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包括整体稳定性、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高温稳定性或低温稳定性)等。
气温的周期性变化对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高温季节沥青路面因软化,会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变形。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在高温季节会翘曲变形,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或造成断板。北方在低温冰冻季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由于低温会产生大量收缩裂缝。
具有足够的表面平整度
路面表面平整度是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及运输效益的重要使用性能。不平整的路面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的振动作用。这种振动会造成行车颠簸,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驾驶的平稳和乘客的舒适感。此外,不平整的路面还会积滞雨水,加速路面的破坏。
优良的路面平整度,要依靠优良的施工装备、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经常和及时的养护来保证,路基交工验收要验收平整度,路面的所有结构层次均要验收平整度。
具有足够的表面抗滑性能
路面表面要求平整,但不能光滑。汽车在光滑的路面上行驶,车轮与路面之间缺乏足够的附着力(摩擦力),在雨天高速行车,当紧急制动或突然起动、爬坡或转弯时,车轮易产生空转或打滑,致使行车速度下降,油料消耗增加,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沥青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通常选用坚硬、耐磨、表面粗糙的粗集料来实现,而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则会采取一些工艺性措施(如刻槽)来实现。
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路面结构在行车荷载和冷热、干湿气候因素的多次重复作用下,路面材料会产生老化衰变,路面的使用性能将逐步降低,从而逐渐产生疲劳破坏和塑性形变累积,缩短路面的使用年限。因此,路面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抗疲劳强度及抗老化和抗累积形变的能力,以保持或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路面的耐久性,除了精心设计、精选材料和精细施工外,经常和及时地养护、维修和恢复路用性能也是十分必要的。
具有尽可能低的扬尘性
车身后面所产生的真空吸力会将路表的细小颗粒吸出而造成尘土飞扬,导致路面出现松散、脱落和坑洞等破坏。路面扬尘会影响行车视距,降低行车速度,给沿线环境卫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求路面在行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扬尘。
二、路面结构层次
路面结构通常是分层铺筑的,即按照使用的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撑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分成若干层次。
按照各个层位功能的不同,路面结构层一般可划分为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等多层,如图1-3所示。
面层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雨水侵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砂砾(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及块料等。路面面层的材料类型及适用范围见表1-2。
基层与底基层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当基层太厚时,为保证工程质量,可将其分为两层或三层铺筑。当采用不同材料修筑基层时,下层为底基层。当底基层为双层时,可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
修筑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碎石、砾石、片石、块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常用的基层和底基层类型见表1-3。
【施工规范】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7.5mm
基层在养生过程中出现裂缝,经过弯沉检测,结构层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继续铺筑上面的沥青面层,也可采取下列措施处理裂缝:
1)在裂缝位置灌缝。
2)在裂缝位置铺设玻璃纤维格栅。
3) 洒铺热改性沥青。
灌缝时原则上不对裂缝扩缝。铺设玻璃纤维格栅与洒铺热改性沥青综合处治是当前处治裂缝向上反射最佳措施,适用于基层裂缝比较严重路段。
垫层
垫层是设置在基层(或底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及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将基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少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垫层应具有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功能,故对修筑垫层所用材料的强度要求并不是很高,但要求其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垫层常用的材料有两类。
路拱及路拱横坡度
为了保证路面上的雨水能够被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从而保证路面的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状,称之为路拱,如图1-3所示。在横断面上,路拱常采用直线形(直线-直线)和直线抛物线组合线形(直线-抛物线-直线)两种形式。
路面排水结构
路面排水的目的是迅速排除路面表面的大气降水和渗入路面结构中的水,防止水对路面结构层造成损害(水损害),确保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面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降水量、路线纵坡等因素,结合路基、桥涵结构物的排水设计,合理选择排水方案,布置排水设施,形成完整、畅通的排水体系,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路面排水包括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及路面内部排水。
路面表面排水路面表面排水常采用分散排水和集中排水两种形式。分散排水由路面横坡、路肩和边坡防护组成,适用于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较小、路堤高度较低的路段。集中排水由路面横坡、拦水缘石或矩形槽、泄水口和急流槽组成,适用于路堤高度较高或路堤边坡易受冲刷的粉性土、砂性土路段及凹形曲线的底部等。
对于新建高速公路超高段的集中排水,宜采用在左侧路缘带的左侧设置带有钢筋混凝土盖板的预制整体式U形混凝土沟或缝隙式排水沟,每25~50 m设一处集水井,并通过横向排水管引至边坡的急流槽或暗管中,如图1-7所示。
中央分隔带排水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设施由排水沟(明沟、暗沟)、渗沟、雨水井、集水井、横向排水管等组成。中央分隔带可采用凸式(见图1-8)、平式或凹式,一般不封闭,但也可封闭。
路面内部排水1)路面边缘排水系统由纵向排水管、横向出水管、集水沟和反滤织物(土工布)等组成,如图1-9所示。
2)排水基层。当路面内部可能出现自由水滞留时,可采用沥青碎石或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做排水基层。
纵向集水沟可设在面层边缘外侧、路肩下或路肩边缘外侧,如图1-10所示。集水沟中的填料应采用与排水基层相同的透水性材料。水沟的下部设置带槽口或圆孔的纵向排水管,并间隔适当距离设置不带槽孔的横向出水管。
3)排水垫层。为拦截地下水、滞水或泉水进入路面结构,或排出因负温差作用而积聚在路基上层的自由水, 可直接在路基顶面设置透水性排水垫层,并适当配置纵向集水沟、排水管或出水管等,如图1-11所示。
三、路面的分级与分类
路面等级分为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不同路面等级的面层类型和所适用的公路等级见表1-5。
注:欢迎大家关注小编的微信公众号“土木智库”,里面有小编整理的建筑行业的众多资料,有一建、二建、造价、消防视频和课件,欢迎大家的加入
土方路堤施工!地基工程,标准技术规范!
土方路堤施工!地基工程,标准技术规范!1)填料要求
(1)优先选用级配良好的砾石土、砂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严禁使用含有草皮、生活垃圾、树根和腐殖质的土,以及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和可溶性盐类含量超过允许值的土。
(2)如果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则不能作为94、96地区的填料。当粗颗粒含量大于50%,CBR值大于3时,可直接作为93区的填料。当粗颗粒含量小于50%时,不能用作路堤填料。
2)土方路基填筑施工程序
3)施工要点
(1)路堤填筑时,必须按设计断面标高分层填筑压实。各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不得超过30cm最小分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
(2)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段填筑,同一水平层的路基全宽应使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压实填料层的连续厚度不应小于50厘米。
(3)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点开始分层填筑,逐层夯实;当原地面纵向坡度大于12%或横向坡度大于1: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或设置向内坡度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
(4)当填筑分为几个作业段时,如果接缝部位不能交替填筑,第一个填筑段应按1:1的坡度分层填筑,每层碾压至边缘,并逐层收坡。后期填筑段就位时,界面应逐层挖成不小于3m的台阶,分层填筑碾压;如能交替填筑,应分层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m。
(5)填筑路堤必须根据路面平行面分层控制填筑标高。为便于排水,填筑时路堤顶面应形成不小于2%的横坡,下部路堤范围内必须形成设计纵横坡。
(6)填筑、摊铺和碾压。
(1)路基每层填筑严格执行“格装挂线施工”。
(2)准备直径3cm、长150cm (25cm刻度)的红白花杆,在边线位置每隔20m插一根,根据花杆上的刻度连续挂线。拉线应拉紧,作为机械找平的依据,以保证平整度和松铺厚度。
(3)卡车按要求卸载后,先用推土机粗平,检查含水量。不合格时,洒水或搅拌晾干,合格后用平地机精平;检查松铺厚度和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方可碾压。
④先稳压,再振动碾压。碾压时,压路机遵循从路边向中路、从低边向高边的原则;压路机的碾压速度不得超过4km/h,振动压路机交错轮的宽度不得小于压实轮的1/3,三轮压路机不得小于后轮的1/2。
(7)路堤填土每侧应比填筑层的设计宽度宽不少于30cm,超宽部分的压实度必须满足填筑层压实度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填筑宽度,保证超宽30cm范围内的压实度合格,路基完成后削坡。
(8)路基填筑高度超过1.5m时,路基顶面边缘应设置不小于30cm的挡水埂,开口间距不大于30m,开口处应设置临时排水槽至坡脚排水沟;临时排水槽用混凝土抹平;施工过程中,检查挡水墙和临时排水沟是否完好,并及时修复。
(9)若每压实层在雨雪后暴露在外超过10天,或因特殊原因未填前一层,填前一层时应重新检测压实度。
4)质量要求
(1)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每一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查频率为每m2不少于4点,不足m2时按比例减少,但不少于2点;压实度由填砂法确定,土样底面必须达到该层底面位置;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表4.2.2-1的规定。
(2)路基弯沉、平整度、宽度、纵横坡度、厚度、边坡坡度等。施工时必须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表4.2.2-2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5)土方路堤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1)中线偏移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1)加固和保护导线点,直至竣工验收;
(2)每60-80cm填筑高度,恢复路线中桩,测量路基标高和宽度;
(3)缺坡一侧按规范要求填台阶,多余一侧切除。对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监理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2)沸腾和"弹簧"现象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①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2)当土的实际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通过搅拌干燥、添加石灰或更换合适的填料,使土符合要求后,方可压实;
③清除碾压层下的软弱层,换上良性土重新碾压;
(3)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防治措施:
(1)路基施工必须按要求超宽填筑;
(2)控制滚压过程,保证机具滚压到边缘,保证边缘带的滚压频率不低于驱动带。
(3)返工至符合压实度要求的等级。
(4)起皮、松动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①起皮:严禁薄层贴片;用低液限粉土填筑路基时,碾压过程中应洒水;
②松散:适当浇水后再碾压;冬季施工,填筑层压实完成后,及时封土保温。
(5)路基边坡侵蚀的防治措施:
①削坡后及时进行护坡工程;
(2)按要求设置挡水墙和临时排水槽,并保证其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和功能;
③路基受雨水冲刷后应及时修复;
④路基必须按要求超宽填筑碾压;严禁补贴修坡;
⑤排水沟边缘距路基坡脚不小于2m。
挖方路基的一般规定和施工要点!
一.一般规定:
1 在路基挖方开工前,将开挖工程断面图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否则不得开挖。
2 所有挖方作业均应符合图纸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的有关规定,并应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施工。
3 挖方作业应保持边坡的稳定,做到不得对邻近的各种结构物及设施产生损坏或干忧。
4 在开挖中出现石方时,应测量土石分界线,经监理工程师鉴定认可后,分层进行开挖。如果出现零星石方,应在事前量测石方数量,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能继续施工。
5 路基挖方材料应尽量予以利用,除图纸规定或被定为非适用材料外,不得任意废弃。
6 路床面开挖不得超过图纸或监理工程师规定的要求。
7 在整个施工期间,必须始终保证路基排水畅通。
8 施工前,应对图纸提供的弃土方案进行现场核对,如有与设计不符,应进行及时的处理。
二.土质路堑施工要点:
1 土方开挖应按图纸要求自上而下的进行,不得乱挖或超挖。无论工程量多大,土层多深,均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
2 开挖中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应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并及时报上报。
3 如果在指定的弃土场不能满足弃方要求时,应尽早重新选择弃土位置并相应修改施工方案进行上报。
4 必须注意对图纸未示出的地下管道、缆线、文物古迹和其他结构物的保护。开挖中一旦发现上述结构物应立即上报,且应停止作业并保护现场听候处理。
5 居民区附近的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居民区房屋及保证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临时便道或便桥。
6 土方地段的路床顶面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路床顶面的压实度应符合评定标准的要求。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重型击实法进行检验。
7 当因气候条件使挖出的材料无法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用于填筑路基和压实时,承包人应停止开挖,直到气候条件转好。
8 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宜在设计路床顶高程以上预留至少300mm厚的保护层。
9 挖方路基施工遇到地下水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9.1 采取排导措施,将水引入路基排水系统,不得随意堵塞泉眼。
9.2 路床土含水率高或为含水层时,应采取设置渗沟、换填、改良土质、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
JTG 3450-201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pdf全文 标准说明
一、标准简介
JTG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pdf全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于年12月10日发布行业标准,自年4月1日起实施。
二、编制背景
JTG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是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下达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厅公路字[]87号)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承担对《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的修订工作。
本规程是对原《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的全面修订。经批准颁发后以《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颁布实施。
三、目的及适用范围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保证公路路基路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养护质量,规范和统一其现场测试方法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公路路基路面的现场调查、工程质量检测以及技术状况检测。
四、原文内容
JTG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封面如下图所示,分12章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现场抽样,几何尺寸,压实度,平整度,承载能力,水泥混凝土强度,抗滑性能,渗水,路基路面损坏,其他等。
点击浏览下载JTG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五、本版修订的主要内容与前版(JTG E6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可直接查看JTG E60-.pdf全文)相比,本版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修改完善了部分试验方法的名称、适用范围、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方法与步骤。
2. 原规程第3章“取样方法”修改为“现场抽样”,分为“选点方法”和“钻芯和切割取样方法”。
3. 原规程第7章“强度和模量”与第8章“承载能力”合并为本规程第7章 “承载能力”。
4. 原规程第12章“错台”与第13章“车辙”合并为本规程第11章“路基路面损坏”。
5. 原规程第14章“施工控制”修改为本规程第12章“其他”。
6. 增加了“T 土石路堤或填石路堤压实沉降差测试方法”“T 手推式断面仪测试平整度方法” “T 落球仪测试土质路基模量方法”“T 激光式高速路面弯沉测定仪测试路面弯沉方法”“T 取芯法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方法” “T 数字式摆式仪测试路面摩擦系数方法”“T 路面表观损坏测试方法” “T 弯沉法测试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方法”“T 探坑法测试路面结构病害方法”“T 层间粘结强度测试方法”“T 统计通过法测试路面对交通噪声影响方法”“T 拖车法测定路面对轮胎噪声影响测试方法”12项试验方法,以及1个附录:相关性试验方法。
7. 删除了原规程“T - 射钉法快速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T -沥青混合料质量总量检验方法”2项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