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知识

欢迎光临天霸装饰

有谁能讲一讲电梯的基础知识?

胖雨玉 2012年10月06日 装修知识 64 0

施工电梯基础视频教程.mp4

施工电梯基础视频教程.mp4

人货电梯基础及平台搭设施工方案

目录

有谁能讲一讲电梯的基础知识?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2

3、施工准备 5

4、施工总体安排 6

5、人货电梯基础施工(后附计算书) 6

6、人货电梯基础地下室支撑(后附计算书) 6

7、施工电梯平台搭设 7

8、附墙架设计 9

9、质量保证措施 10

10、安全保证措施 11

11、人货电梯基础计算、地库支撑计算 11

人货电梯基础及平台搭设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吊笼有垂直导向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GB 7-

(2)《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使用规范》GB3—

(3)SC200/200型人货电梯施工说明书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6)品茗计算软件

2、工程概况:2.1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希夷大道东侧、养生大道北侧、道源路西侧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质监单位: **

施工单位:**

质量目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一次合格率100%

安全文明目标:执行公司标准化,杜绝死亡,消灭重伤。

总建筑面积: 7.62㎡

2.2、方案概况

本工程根据工程砌筑、装修工程量及主体结构特点,宿舍楼布置两台人货电梯,初中部布置两台人货电梯,综合楼布置一台人货电梯。布置平面图如下图:

(注:实际布置可以现场需要做调整)

宿舍楼北区人货电梯布置图

宿舍楼南区人货电梯布置图

综合楼人货电梯布置图

初中部北区人货电梯位置图

初中部南区人货电梯位置

主要人货电梯参数如下:

根据《SC系列施工升降机说明书》查询SC200/200的相关技术参数如下:

项目额定载重量额定安装载重量吊笼重量外笼重量标注接重量(标准长度1.508m、壁厚4.5mm)参数2*kg2*kg2*kgkg150kg\个3、施工准备

(1)熟悉图纸: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配备必要的标准图集和规范、规程,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图纸。

(2)现场宿舍楼单体人货电梯基础开挖至-0.78m(黄海高程36.6相当于±0.00m,其中宿舍楼自然地坪36.12m),初中部、综合楼单体在地下车库顶板上,即人货电梯基础施工在地库顶板上。

(3)初中部、综合楼人货电梯安装前应做好基础下负一层支撑工作。

(4)基础所用材料进场验收资料齐全,复验合格。

(5)做好人货电梯基础放线工作。

4、施工总体安排

宿舍楼北区、南区人货电梯基础7月25日之前完成,人货电梯安装8月1日之前完成。初中部人货电梯基础计划9月30之前完成,人货电梯安装计划10月5日之前完成,综合楼人货电梯基础计划10月10日完成,人货电梯安装计划10月15日之前完成。(具体时间实际微调)

5、人货电梯基础施工(后附计算书)

(1)根据升降机型号、吊笼规格,按《使用说明书》选择基础图,然后按基础图及相应技术要求制作基础。基础尺寸*,基础配筋为双层双向二级钢12@250×250,基础厚度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2)人货电梯基础放线按照人货电梯基础定位图放线,放线完成后需经工程技术部、安全环保部验收合格。放线工作需确定基础外边线、人货电梯外边线、人货电梯预埋线及首层外笼的外框线,以确定脚手架的位置。

(3)人货电梯基础钢筋需按要求下料绑扎施工,要求必须满绑,满足钢筋工程质量验收要求,钢筋绑扎完成后通知安装单位进行预埋件埋置工作,预埋位置需牢固、准确,预埋件安装完成后需检查复验保证准确性。

(4)人货电梯基础钢筋绑扎完成、预埋件安装完成、模板加固完成后报监理单位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人货电梯基础浇筑混凝土保证振捣质量,浇筑过程中需专人看管预埋件,防止浇筑过程中预埋件偏位。

(6)根据附墙类型,确定基础于附着墙面的距离L。本工程附墙距离L=mm。

6、人货电梯基础地下室支撑(后附计算书)

(1)初中部、综合楼的人货电梯基础为地下室顶板上,在电梯基础位置采用顶托支撑,顶托上部设置双钢管作为支撑主楞,钢管规格48×3.0,次楞采用40×80的木方搁置在主楞上,木方直接盯紧结构顶板面,钢管搭设立杆间距为800mm×800mm,步距为mm(计算步距取mm,实际搭设mm为宜),搭设范围为基础边各加1m,即为7米×6米支撑范围。

(2)根据人货电梯高度30m计算,所有人货电梯搭设至30m且满荷载时,总重量为M=施工满荷载+安装满荷载+吊笼+外笼+塔节=2*+2*+2*++20*150=0kg,对于6m*4.6m的基础作用力为0*9.8/4.6*6=4.4KN/㎡,而6m*4.6m*0.3m的基础自重为M1=24*0.3=7.2KN/㎡,而设计顶板能承受荷载为5KN/㎡,即支撑体系需承受的荷载为4.4+7.2-5=5.6,本模型按照模板计算体系,5.6KN/㎡转换为混凝土板厚为250mm。

7、施工电梯平台搭设

(1)人货电梯位置脚手架搭设时整体断开,留置人货电梯位置,在电梯未安装之前此处需按要求进行单独搭设,搭设时应在每层平面位置设置一步,中间步数调整间距不允许大于1.5m,搭设其余参数同落地脚手架;在安装人货电梯前拆除此处脚手架后应在两侧横向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两侧的连墙件两侧每层连续设置。如图:

人货电梯平台立面图

(2)人货电梯平台搭设根据人货电梯的平面位置进行布置,搭设平台两侧必须设置斜拉,斜拉构件在混凝土浇筑前埋置,斜拉采用双扣件,过程中不许拆除,在脚手架两侧需按照上部要求设置通向竖向剪刀撑,每层平台下应设置间距150mm木方上部铺设模板,铺设应平整,木方下部横杆与立杆连接全数设置双扣件。人货电梯架子应单独设置成整体。

(3)平台周边应按要求搭设栏杆,底部设置180mm高红白相间的踢脚板,周边及底口必须完全封闭,封闭可采用模板进行封闭,必须保证封闭严密牢固。

(4)人货电梯门安装应牢固、顺直开关灵活,且上下所有门洞应在同一直线上,内外进出尺寸一致,严禁安装后歪七竖八。电梯门洞中间应用定型统一模板或是定型铝板进行封堵,如用模板应在上刷蓝色并标示楼层号。

(5)整体要求为即安全又美观。施工过程中应对各要求先施工样板,现场工程技术部与安全环保部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展开施工。

平台铺设40*80木方间距@150,上部满铺16厚木胶合板,并与木方钉牢,木方应与钢管用14#铁丝绑扎固定牢固。如下图:

8、附墙架设计

设计说明:附墙架采用Ⅱ型,两联接点间距,架体中心到加固墙面距离mm,附墙架与穿墙螺拴相连,最大垂直距离9米。

计算附墙架作用于建筑物上力F计算:

M24螺栓的截面积A=452 mm²

F=60L/2.05B=60×/(2.05×)=62.10 KN

∴σ=69.59×103÷452=137Mpa

根据《机械设计手册》,4.8级M24螺栓的许用应力[σ]=310 Mpa

所以穿墙螺栓采用4.8级M24螺栓可以满足安装使用要求。螺栓为部分螺

纹,螺纹长度80 mm。

9、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中应专人负责落实相关工序的施工,确定过程中关键点旁站要求。

(2)过程履行工序验收制度,每上道工序不合格禁止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人货电梯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应振捣充分,特别注意在浇筑过程中预埋螺栓的位置控制,且基础收面平整度及标高控制在 4mm内。

(4)卸料平台处脚手架搭设按照脚手架方案的构造要求进行施工,搭设应安

全美观。

10、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严禁上下

交叉作业,在楼层下部施工时,应有专职安全员现场指挥,防止交叉作业高空坠

物伤人。

(2)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

核管理规则》GB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其余特种作业安装工必须持证上岗。

(3)现场用电严禁私拉乱接,必须满足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用电要求。

(4)人货电梯处脚手架上部使用过程中严禁超载使用,上部严禁堆置材料。

(5)当有六级以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与

拆除作业。雪后架上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扫除积雪;

(6)夜间不宜进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7)脚手架平台应每天进行巡视,特别是拉结点位置是否有拆卸现象,应在

发现问题后及时恢复。

(8)在脚手架平台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9)其余安全措施按照脚手架施工方案要求执行。模板支撑搭设相关构造要

求按照模板工程相关要求执行。

11、人货电梯基础计算、地库支撑计算

11.1人货电梯基础计算书

11.1.1参数信息:

11.1.1.1施工升降机基本参数

施工升降机型号SC200/200吊笼形式双吊笼架设总高度(m)30标准节长度(m)1.508导轨架截面长(m)0.65导轨架截面宽(m)0.65标准节重(kg)150对重重量(kg)0单个吊笼重(kg)吊笼载重(kg)外笼重(kg)其他配件总重量(kg)200

11.1.1.2地基参数

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kPa)180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0.8

11.1.1.3基础参数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承台底部长向钢筋HRB335 12@250承台底部短向钢筋HRB335 12@250基础长度l(m)6基础宽度b(m)4.6基础高度h(m)0.3

11.1.2基础承载计算

导轨架重(共需20节标准节,标准节重150kg):150kg×20=kg,

施工升降机自重标准值:Pk=((×2++0×2+200+)+×2)×10/=107.5kN;

施工升降机自重:P=(1.2×(×2++0×2+200+)+1.4××2)×10/=137kN;

施工升降机基础自重:

Pj=1.2×l×d×h×25=1.2×10×10×10×25=0KN

P=n×(P+ Pj)=1×(137+0)=7kN

11.1.3地基承载力验算

承台自重标准值:Gk=25×6.00×4.60×0.30=207.00kN

承台自重设计值: G=207.00×1.2=248.40kN

作用在地基上的竖向力设计值:F=287.70+248.40=536.10kN

基础下地基承载力为:fa= 180.00×6.00×4.60×0.80=.40kN > F=536.10kN

该基础符合施工升降机的要求。

11.1.4基础承台验算

(1)承台底面积验算

轴心受压基础基底面积应满足

S=6×4.6=27.6m2≥(Pk+Gk)/fc=(107.5+207)/(14.3×103)=0.022m2。

承台底面积满足要求。

(2)承台抗冲切验算

由于导轨架直接与基础相连,故只考虑导轨架对基础的冲切作用。

计算简图如下:

F1 ≤ 0.7βhpftamho am = (at+ab)/2 F1 = pj×Al

式中 Pj --扣除基础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Pj=P/S=287.7/27.6=10.424kN/m2;

βh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βhp=1;

h0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h0=300-35=265mm;

Al --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Al=4.6×2.375=10.925m2;

am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t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取导轨架宽a;

ab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

ab=a+2h0=0.65+2×0.265=1.18m

am=(at+ab)/2=(0.65+1.18)/2=0.915m

Fl=Pj×Al=10.424×10.925=113.881kN

0.7βhpftamh0=0.7×1×1.43×915×265/=242.717kN≥113.881kN。

承台抗冲切满足要求。

(3)承台底部弯矩计算

属于轴心受压,在承台底部两个方向的弯矩:

M1 = (a12/12)[(2l+a')(pmax+p-2G/A)+(pmax-p)l]

M2 = (1/48)(l-a')2(2b+b')(pmax+pmin-2G/A)

式中 M1,M2 --任意截面1-1、2-2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

a1 --任意截面1-1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a1=2.675m;

l,b --基础底面的长和宽;

pmax,pmin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和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pmax=pmin=(287.7+248.4)/27.6=19.424kN/m2;

p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1-1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p=pmax=19.424kN/m2;

G --考虑荷载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当组合值由永久荷载控制时,G=1.35Gk ,Gk为基础标准自重,G=1.35×207=279.45kN;

M1=2./12×[(2×4.6+0.65)×(19.424+19.424-2×279.45/27.6)+(19.424-19.424)×6]=109.236kN·m;

M2=(4.6-0.65)2/48×(2×6+0.65)×(19.424+19.424-2×279.45/27.6)=76.473kN·m;

(4)承台底部配筋计算

αs = M/(α1fcbh02)

ξ = 1-(1-2αs)1/2

γs = 1-ξ/2

As = M/(γsh0fy)

式中 α1 --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1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α1=1;

1-1截面:αs=|M|/(α1fcbh02)=109.24×106/(1.00×14.30×4.60×103×265.002)=0.024;

ξ=1-(1-2×αs)1/2=1-(1-2×0.024)0.5=0.024;

γs=1-ξ/2=1-0.024/2=0.988;

As=|M|/(γsfyh0)=109.24×106/(0.988×300.00×265.00)=.68mm2。 2-2截面:αs=|M|/(α1fcbh02)=76.47×106/(1.00×14.30×6.00×103×265.002)=0.013;

ξ=1-(1-2×αs)1/2=1-(1-2×0.013)0.5=0.013;

γs=1-ξ/2=1-0.013/2=0.994;

As=|M|/(γsfyh0)=76.47×106/(0.994×300.00×265.00)=968.10mm2。

截面1-1配筋:As1=.849 mm2 > .676 mm2

截面2-2配筋:As2=.433 mm2 > 968.102 mm2

承台配筋满足要求!

11.2地库支撑计算书

11.2.1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楼板名称支撑板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250新浇混凝土楼板边长L(m)7新浇混凝土楼板边宽B(m)6

11.2.2荷载设计

11.2.3模板体系设计

模板支架高度(m)3.85立柱纵向间距la(mm)800立柱横向间距lb(mm)800水平拉杆步距h(mm)立柱布置在混凝土板域中的位置中心对称立柱距混凝土板短边的距离(mm)300立柱距混凝土板长边的距离(mm)200主梁布置方向平行楼板长边小梁间距(mm)300小梁两端各悬挑长度(mm)100,100主梁两端各悬挑长度(mm)100,100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隐蔽模板及支架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设计简图如下:

模板设计平面图

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长向)

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宽向)

11.2.4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mm)15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5面板弹性模量E(N/mm2)0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5.2.1"面板可按简支跨计算"的规定,另据现实,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因此本例以简支梁,取1m单位宽度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5×15/6=0mm3,I=bh3/12=×15×15×15/12=50mm4

(1)强度验算

q1=0.9max[1.2(G1k+ (G3k+G2k)×h)+1.4Q1k,1.35(G1k+ (G3k+G2k)×h)+1.4×0.7Q1k]×b=0.9max[1.2×(0.1+(1.1+24)×0.25)+1.4×2.5,1.35×(0.1+(1.1+24)×0.25)+1.4×0.7×2.5] ×1=10.035kN/m

q2=0.9×1.2×G1k×b=0.9×1.2×0.1×1=0.108kN/m

p=0.9×1.4×Q1K=0.9×1.4×2.5=3.15kN

Mmax=max[q1l2/8,q2l2/8+pl/4]=max[10.035×0.32/8,0.108×0.32/8+3.15×0.3/4]= 0.237kN·m

σ=Mmax/W=0.237×106/0=6.332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G1k+(G3k+G2k)×h)×b=(0.1+(1.1+24)×0.25)×1=6.375kN/m

ν=5ql4/(384EI)=5×6.375×/(384×0×50)=0.239mm≤[ν]=l/250=300/250=1.2mm

满足要求!

11.2.5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方木小梁材料规格(mm)40×80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15.44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1.78小梁弹性模量E(N/mm2)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42.67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170.67

因[B/lb]取整=[/800]取整=7,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又因小梁较大悬挑长度为100mm,因此需进行最不利组合,计算简图如下:

(1)强度验算

q1=0.9max[1.2(G1k+(G3k+G2k)×h)+1.4Q1k,1.35(G1k+(G3k+G2k)×h)+1.4×0.7Q1k]×b=0.9×max[1.2×(0.3+(1.1+24)×0.25)+1.4×2.5,1.35×(0.3+(1.1+24)×0.25)+1.4×0.7×2.5]×0.3=3.075kN/m

因此,q1静=0.9×1.2(G1k+(G3k+G2k)×h)×b=0.9×1.2×(0.3+(1.1+24)×0.25)×0.3=2.13kN/m

q1活=0.9×1.4×Q1k×b=0.9×1.4×2.5×0.3=0.945kN/m

M1=0.107q1静L2+0.121q1活L2=0.107×2.13×0.82+0.121×0.945×0.82=0.219kN·m

q2=0.9×1.2×G1k×b=0.9×1.2×0.3×0.3=0.097kN/m

p=0.9×1.4×Q1k=0.9×1.4×2.5=3.15kN

M2=max[0.077q2L2+0.21pL,0.107q2L2+0.181pL]=max[0.077×0.097×0.82+0.21×3.15×0.8,0.107×0.097×0.82+0.181×3.15×0.8]=0.534kN·m

M3=max[q1L12/2,q2L12/2+pL1]=max[3.075×0.12/2,0.097×0.12/2+3.15×0.1]=0.315kN·m

Mmax=max[M1,M2,M3]=max[0.219,0.534,0.315]=0.534kN·m

σ=Mmax/W=0.534×106/0=12.514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1=0.607q1静L+0.62q1活L=0.607×2.13×0.8+0.62×0.945×0.8=1.503kN

V2=0.607q2L+0.681p=0.607×0.097×0.8+0.681×3.15=2.192kN

V3=max[q1L1,q2L1+p]=max[3.075×0.1,0.097×0.1+3.15]=3.16kN

Vmax=max[V1,V2,V3]=max[1.503,2.192,3.16]=3.16kN

τmax=3Vmax/(2bh0)=3×3.16×/(2×80×40)=1.481N/mm2≤[τ]=1.78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q=(G1k+(G3k+G2k)×h)×b=(0.3+(24+1.1)×0.25)×0.3=1.972kN/m

跨中νmax=0.632qL4/(100EI)=0.632×1.972×/(100××700)=0.32mm≤[ν]=l/250=800/250=3.2mm

满足要求!

11.2.6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钢管主梁材料规格(mm)Ф48×3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1主梁弹性模量E(N/mm2)00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125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10.78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4.49

(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Q1k=1.5kN/m2

q1=0.9max[1.2(G1k+ (G3k+G2k)×h)+1.4Q1k,1.35(G1k+(G3k+G2k)×h)+1.4×0.7Q1k]×b=0.9max[1.2×(0.5+(1.1+24)×0.25)+1.4×1.5,1.35×(0.5+(1.1+24)×0.25)+1.4×0.7×1.5]×0.3=2.866kN/m

q1静=0.9×1.35(G1k+ (G3k+G2k)×h)×b=0.9×1.35×(0.5+(1.1+24)×0.25)×0.3=2.469kN/m

q1活=0.9×1.4×Q1k×b=0.9×1.4×1.5×0.3=0.567kN/m

q2=(G1k+ (G3k+G2k)×h)×b=(0.5+(1.1+24)×0.25)×0.3=2.033kN/m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按四跨连续梁,Rmax=(1.143q1静+1.223q1活)L=1.143×2.469×0.8+1.223×0.567×0.8=2.813kN

按悬臂梁,R1=q1l=2.866×0.1=0.287kN

R=max[Rmax,R1]=2.813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按四跨连续梁,Rmax=1.143q2L=1.143×2.033×0.8=1.859kN

按悬臂梁,R1=q2l=2.033×0.1=0.203kN

R=max[Rmax,R1]=1.859kN;

(2)抗弯验算

计算简图如下:

主梁弯矩图(kN·m)

Mmax=0.528kN·m

σ=Mmax/W=0.528×106/=117.602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Vmax=4.248kN

τmax=2Vmax/A=2×4.248×/424=20.036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νmax=0.509mm

跨中νmax=0.509mm≤[ν]=800/250=3.2mm

悬挑段νmax=0.133mm≤[ν]=100/250=0.4mm

满足要求!

11.2.7立柱验算

剪刀撑设置普通型立杆顶部步距hd(mm)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m)200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1.388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1.697钢管类型Ф48×3立柱截面面积A(mm2)424立柱截面回转半径i(mm)15.9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4.49

(1)长细比验算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1.388×(+2×200)=.6mm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697×=.6mm

λ=l0/i=.6/15.9=192.113≤[λ]=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

(2)立柱稳定性验算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155×1.388×(+2×200)=.908mm

λ1=l01/i=.908/15.9=221.818,查表得,φ1=0.149

Mw=0.9×1.4ωklah2/10=0.9×1.4×0.04×0.8×1.82/10=0.012kN·m

Nw=1.2ΣNGik+0.9×1.4Σ(NQik+Mw/lb)=[1.2×(0.5+(24+1.1)×0.25)+0.9×1.4×1]×0.8×0.8+0.9×1.4×0.012/0.8=6.029kN

f= Nw/(φA)+ Mw/W=.254/(0.149×424)+0.012×106/=98.215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55×1.697×=.063mm

λ2=l02/i=.063/15.9=221.891,查表得,φ2=0.149

Mw=0.9×1.4ωklah2/10=0.9×1.4×0.04×0.8×1.82/10=0.012kN·m

Nw=1.2ΣNGik+0.9×1.4Σ(NQik+Mw/lb)=[1.2×(0.75+(24+1.1)×0.25)+0.9×1.4×1]×0.8×0.8+0.9×1.4×0.012/0.8=6.221kN

f= Nw/(φA)+ Mw/W=.254/(0.149×424)+0.012×106/=101.254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11.2.8可调托座验算

荷载传递至立杆方式可调托座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30

按上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受力N=6.029kN≤[N]=30kN

满足要求!

施工升降梯基础施工方案(天然基础)

第1章 编制依据

为保证本工程施工安全,施工升降机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满足但不限于下列文件、规范、标准和国家、企业的有关规定要求。

序号名称编号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GJ160-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7-6《货用施工升降机》GB/T4.1-7《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使用规范》GB3—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4-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9-1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1-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0-13本工程施工图纸/1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5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16《ZSC施工升降机使用说明书》/第2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2.1 工程位置

本项目位于**,总建筑面积为**,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地下建筑面积:**㎡。本工程由**高层住宅建筑及地下室组成。详细信息如下表所示。

2.2 各参建单位概况表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工 期**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2.3 地质特征

通过本次勘察,综合区域资料,查明拟建场地分布岩土层有:人工填土①、填石①-1、淤泥质粉质黏土②、粉质黏土③、强风化泥灰岩④、强风化泥质页岩④-1、中风化泥灰岩⑤、中风化泥质页岩⑤-1,按其工程特性及指标,共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人工填土①(Q4ml):杂色,稍湿,松散-稍密状,主要由黏性土、碎石、各类生活垃圾组成,为新近人工堆填而成,结构较松散,密实度不均匀,未完成自重固结。该层场地内不连续分布,共有201个钻孔有揭露,层厚0.70~17.30m,平均厚度5.06m,层底高程227.97~245.43m。填石①-1(Q4ml):杂色,回填物以中风化泥灰岩漂石、碎石为主,钻探揭露最大直径约1米,间隙充填软塑状黏性土。该层场地内不连续分布,共有49个钻孔有揭露,层厚2.80~17.30m,平均厚度10.21m,层底高程228.73~240.63m。淤泥质粉质黏土(Q4al):灰黑色,软塑,主要由粉、黏粒组成,含少量有机质,有腥臭味,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场地内不连续分布,主要分布于场地1#、8#、10#、11#、13#、15#、20#、21#、23#栋及周边地下室区域,共有106个钻孔有揭露,层厚0.70~3.40m,平均厚度1.63m,层底高程225.74~235.91m。

4、粉质黏土(Qel)③:褐黄色,硬塑,摇振无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残留风化岩碎屑。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内,共有335个钻孔有揭露,层厚0.60~12.50m,平均厚度3.79m,层底高程221.93~248.63m。

5、强风化泥灰岩(T)④:灰色、灰黄色,岩石结构构造大部分遭破坏,局部可见层状构造,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极破碎,干钻不易钻进,岩芯主要呈碎屑状,其次呈块状,局部土柱状。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内,共有262个钻孔有揭露,层厚0.50~9.00m,平均厚度3.13m,层底高程203.64~242.73m。

6、强风化页岩岩(T)④-1:灰黄色、灰白色,岩芯大部分呈碎块状,少量呈半岩半土状,手捏易碎,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该层场地内不连续分布,主要分布于场地1#、8#、10#栋及周边地下室区域,共有164个钻孔有揭露,层厚0.60~20.90m,平均厚度5.15m,层底高程207.37~242.83m。

7、中风化泥灰岩(T)⑤:青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由碳酸钙组成,节理裂隙发育,金刚石钻具钻进速度较快,岩芯多呈短柱~长柱状,节长5-40cm,余为碎块状。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RQD=40%。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内,最大揭露厚度18.33m。

6、中风化页岩(T)⑤-1:青灰色,隐晶质结构,页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金刚石钻具钻进速度较快,岩芯多呈短柱、片状,余为碎块状。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RQD=10%。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内,最大揭露厚度11.10m。

7、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表

表2.3.1 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表

岩 土 名 称承载力特征值fak (kPa)抗剪强度标准值压缩模量Es(MPa)渗透系数(m/d)φ(°)C(kPa)人工填土①--.00淤泥质粉质黏土②3.80.02粉质黏土③.70.02强风化泥灰岩④060*751.00强风化页岩④-*701.00中风化泥灰岩⑤00.01中风化页岩岩⑤-.05

8、**施工升降机基础位置所在图层表层为人工填土,该土层呈褐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几少量碎石组成,表层1米为混凝土块及碎砖,未完成自重固结,该层人工填土厚度约5米,根据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建议表,该土层不能作为施工升降机基础的持力层,在施工升降机基础施工时,拟将此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施工升降机基础下设置4根直径800的人工挖孔桩基础,以粉质黏土为持力层,施工升降机基础位置地质剖面图详下图(ZK342与ZK340之间):

图2.3.1 施工升降机基础处地质柱状图2.4 主体结构概况

2.3.1 主体结构概况表

序号楼号建筑面积(m2)高度(m)层数结构形式1**1..框剪结构2**5..框剪结构3**3..框剪结构4**5..框剪结构51**0.878.827框剪结构

2.3.2 **混凝土强度等级概况表:

2.5 总平面图布置图

**

第3章 施工部署3.1 施工升降机选型及布置3.1.1施工升降机选型和布置的原则本工程施工升降机主要用于满足各建筑物二次结构、室内装饰装修、机电安装施工期间材料的垂直运输及各阶段人员上下楼。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进度要求,拟定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布置5台施工升降机,型号均为SC200/200。1、满足施工升降机的各项性能,确保施工升降机安装和拆卸方便;2、满足使用功能,选择有门窗洞口的位置以利于人员上下及零星材料运送,但需要避开楼梯和大型洞口(考虑施工电梯扶墙间距不大于4m);3、满足施工生产需要,既不闲置也不紧张;4、利于布置材料堆场、不影响基坑回填、不与塔吊发生冲突、便于基础施工;5、降低费用,使施工升降机安装费用降至最低。6、减小材料的运距,选择材料运送方便的位置安装升降机。7、不影响施工,从砌体施工开始,施工升降机就要投入使用。3.1.2 施工升降机选型1、依据施工升降机选型原则,结合场外环境施工及场内总平面布置情况,根据进度计划(施工工期)、需要运输的人员数量、材料数量、电梯运行周期和运送能力等施工人员及施工材料的工程量大小综合考虑计算。 2、依据施工升降机选型原则,结合场外环境施工及场内总平面布置情况,综合土建、机电安装以及室内装饰等施工人员及施工材料的工程量大小,现场共安装5台SCD200/200双笼施工电梯,具体选型表详下:

序号编号型号最终安装高度附着楼栋基础位置11#SC200/0m**地基基础22#SC200/0m**地下室顶板33#SC200/0m**地下室顶板44#SC200/0m**地基基础55#SC200/0m**地基基础

3.1.3 施工升降机参数根据广州市特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的《SC系列施工升降机说明书》查询SC200/200的相关技术参数如下:

项目额定载重量额定安装载重量吊笼重量外笼重量标准节重量(标准长度1.508m、壁厚4.5mm)参数2*kg2*kg2*kgkg150kg\个项目提升速度最大架设高度自由端高度额定电压参数0≦7.5m380V

3.1.4 施工升降机的布置根据工程砌筑、装修工程量及主体结构特点,拟在**南侧大阳台位置布置一台SC200/200施工升降机,**主楼施工升降机布置位置详见图3.1所示,施工升降机标准节中心距阳台边缘mm,离建筑物外边缘净间距为200mm,施工升降机基础位于楼栋边素填土上。 **********************图3.1 **施工升降机平面布置图3.2 技术准备3.2.1 施工升降机基础设计参数1、熟悉图纸: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配备必要的标准图集和规范、规程,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图纸。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现场施工电梯基础设置标高详下表:

表3.1 施工升降机基础设计参数表

注:天然基础底部设置100厚基础垫层。3、基础所用材料进场验收资料齐全,复验合格。4、做好施工升降机基础放线工作。3.1.2 钢筋材料质量要求1、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2、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3、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3.1.3 钢筋锚固和连接1、采用绑扎搭接,接头率不得大于50%。2、钢筋末端弯钩长度为15d。3、基础封边:上下层钢筋侧边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0mm,封边水平筋为C8@200。3.1.4 防雷扁铁1、防雷接地扁铁规格选用-4*40的镀锌扁铁,沿标准节对称布置。2、扁钢与钢筋焊接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100mm,双面满焊。3.3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9#施工升降机施工时间详见表3.3.1所示。

序号工作名称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备注1施工升降机基础10****4落地脚手架拆除5****5施工升降机安装6****6施工升降机拆除10****3.4 施工升降机主要参数型号参数SC200/200SC200G/200G备注额定载重量(kg)2*2*额定安装载重量(kg)2*2*额定速度(m/min)360-96最大提升高度(m)00吊笼空间(长*宽*高)3.2*1.5*2.53.2*1.5*2.5电源电压±5%(V)380V380V电机功率(kw)2*3*112*3*18.5标准节重量(kg)150(§=4.5)150(§=4.5)吊笼自重(kg)2*2*防坠安全器型号SAJ40-1.2SAJ50-2.0吊笼自由端高度(m)≤7.5≤7.5图3.4.1 SC系列升降机总图介绍

3.4.1 外笼 外笼由固定标准节并承受升降机作用其上所有载荷的底架、地面防护围栏、电源柜、外笼门 和检修门等组成。GB/T4-《施工升降机》5.2.4.1 规定围栏门应具有机械锁紧装置与电气安全开关,当吊笼位于底部规定位置,围栏门才能开启,而在该门开启后吊笼不能启动。单笼升降机的外笼可通过增加一些配件(如围栏、外笼门、缓冲弹簧及其安装座等)改变为双笼升降机的外笼。

图3.4.2 外笼示意图

3.4.2 标准节 标准节(如下图所示)由弯板、钢管等焊接而成,长度为 mm 具有可互换性。其上装有齿条,通过三个内六角螺栓紧固,齿条可拆换。标准节四根主弦杆下端焊有止口,齿条下端设有弹簧柱定位销,以便标准节安装时准确定位。标准节截面尺寸为 650×650mm 的正方形截面。根据用户需要,标准节表面可做喷漆处理或热浸锌处理(具有相对较高的强度和防腐性能)。

图3.4.3 标准节示意图

3.4.3吊笼 吊笼是由型钢和冲孔板等焊接成形的全封闭式结构,笼顶与传动机构联接,并设有进、出口门(即单、双开门),通过安装在吊笼上的滚轮沿导轨架运行。吊笼上设有安全钩(机械装置)和电气联锁装置,以防止吊笼从导轨架顶部脱落。吊笼顶部可作为工作平台,其顶部周围由安全栏杆围住,还设置有天窗,通过配备的专用梯子,可方便从天窗攀登到笼顶上进行安装和维修。根据用户需要,吊笼可带翻板门、侧门。3.4.4附墙架 3.4.4.1附墙架是导轨架与建筑物之间联接部件(见下图)。用以保持导轨架及整体结构的稳定,并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某些尺寸。沿导轨架高度,一般每隔 3-7.5m 安装一个附墙架。但其强度必须满足按公式计算出来的力 F。有多种特威型号附墙架(如Ⅱ、Ⅱa、Ⅲ、Ⅳb、Ⅴa 型等),详下图,本工程**附墙架拟采用Ⅲ型附墙架。

图3.4.4 附墙架型号示意图

3.4.4.2 **施工电梯首次附墙位于二层板处,其余附墙沿导轨架高度每二层设置一道附墙,最大自由端高度不超过7.5米,导轨架与附着墙面之间有四根立管支撑用登楼平台的排杆,四根立管必须随着导轨架的加节而同步加高。两根φ76立管每隔9m由两道过渡架和一道联柱支架(间隔均为3米左右)实现与导轨架的连接,再由两根附墙杆实现与附着墙面的连接,两附墙杆之间用连杆进行刚性固定,以增强其稳定性。φ76立管与附墙杆、连杆与附墙杆间用旋转扣件连接。四根立管之间每隔3米左右由排杆实现横向连接,每节立管长3米,φ76立管之间用管撑卡连接,φ48立管用接头扣件连接,Ⅲ型附墙架详下图:

图3.4.5 Ⅲ型附墙架

3.4.4.3附墙架设计计算1、附墙架参数选用表:

型号ⅡⅢⅣbⅤaL0-0-B-540图3.4.6 附墙架连接示意图

2、设计说明:**附墙架采用Ⅲ型,两联接点间距650,架体中心到墙面距离为,附墙架与穿墙螺拴相连,最大垂直距离不超过7.5米。计算附墙架作用于建筑物上力F计算:M24螺栓的截面积A=452 mm²F=60L/2.05B=60×/(2.05×650)=85.55 KN∴σ=85.55×103÷452=189.28 Mpa根据《机械设计手册》,4.8级M24螺栓的许用应力[σ]=310 Mpa所以**Ⅲ型附墙架穿墙螺栓采用4.8级M24螺栓可以满足安装使用要求。螺栓为部分螺纹,螺纹长度80 mm。

3、**施工升降机附墙架在2层开始设置,每两层设置一道,附墙架间距不大于7.5米,自由端高度不大于7.5米,附墙架具体设置楼层及与主体结构位置示意图详下图:

图3.4.7 施工升降机与主体结构架设示意图

3.4.5防坠安全器 施工升降机之所以可以安全的载人载物运行,主要是由于其配备了防坠安全器,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施工升降机配备的是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组成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的主要装置有:齿轮、离心式限速装置和锥鼓形制动器等组成。当吊笼超速时,安全器里的离心块克服弹簧拉力带动制动锥鼓旋转,与其相连的螺杆同时旋进,制动锥鼓与外壳接触逐渐增加摩擦力,确保吊笼平稳制停在导轨架上,并切断控制电源,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安全器动作速度出厂已调好并打上铅封,用户不得擅自打开,否则后果自负。

3.4.6 施工升降机基础与主楼定位下图:

3.4.7 施工升降机与爬架相对位置关系

3.5 施工升降机基础选型3.5.1 施工升降机基础选型3.5.1.1升降机基础应满足基础图中的各项要求,此外,还必须符合当地的有关安全法规,升降机基础技术要求为: 1、基础所能承受的载荷不得小于 P。 2、基础拥有良好排水系统。 3、基础必须坚实可靠,不允许为浮动基础。 3.5.1.4 本工程**施工升降机混凝土基础设在地面上,基础选型尺寸详下图:优点:不需要排水,不需要挖基础坑。 缺点:门坎较高,需要搭建简单坡道。

图3.5.1 施工升降机基础选型参数表

注:1)施工升降机混凝土基础尺寸为*,混凝土基础厚度为400;

布置双层钢筋网:钢筋直径 12mm,间距 200mm。 混凝土基础板下地面的承载力应大于 0.15MPa。 基础周围须考虑排水措施。砼的浇制参照有关规定执行,要求基础表面平整,平面度≤1/。 砼浇制前基础座应焊于钢筋网上,焊高不低于 5,要求焊缝无气孔、漏焊、热裂缝等焊接缺陷。混凝土砼标号不得小于 C30。 升降机底盘与基础座采用 4 根 M24×160mm 螺栓(8.8 级)连接固定。

3.5.2 施工升降机基础加强处理

3.5.2.1电梯基础周边回填部位为地下室土方回填,根据总平面规划图及施工升降机说明,**施工升降机的基础面标高比室内±0标高低500mm,保证施工升降机地面通道不用设置坡道,不影响后续园建施工。基础下面人工回填土厚度达约5-6米左右,人货施工电梯搭设高度达80m。

3.5.2.2为满足施工升降机基础承载力的要求,避免施工过程中施工升降机基础产生沉降,需在基础下设置4根桩基,形成复合地基,其中人工挖孔桩主要考虑土的摩擦力及地基承载力,根据地质剖面图,人工挖孔桩桩端拟设置在粉质黏土层,入粉质黏土层深度为2.0米,桩基承载力主要考虑由土的承载力及桩端摩阻力构成。

3.5.2.3根据现场回填土深度及回填土下土层状况,人工挖孔桩深度约5.5-6.5米,桩基直径为800mm,具体配筋做法详**结构施工图G2-2桩编号为ZH。

3.5.2.4 施工升降机基础地基加固验算

1、单桩承载力验算

根据单桩受上部荷载的特点,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5.3.5条计算公式进行验算,松木桩单桩承载力Quk由桩身摩擦力和桩端阻力组成可按下式验算:

Quk=Qsk+Qpk=μΣqsikli+qpkAp

式中:μ-桩基有效周长,m(本工程桩基直径800,有效周长取2.512m);

Qsik-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

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Li-第i层土的厚度,m;

Ap-桩身截面积,㎡,;

选原状土粉质黏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根据勘察报告桩端位置的土层粉质黏土③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参考人工挖孔桩桩周土的摩擦力特征值,本基础桩侧为人工填土层,考虑现场填土夯实情况及桩侧摩擦力,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取10Kpa。

所以人工挖孔桩的单桩承载力为:

Quk=2.512×(10×5.5+20×2)+220×3.14×0.4²=349.168KN

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验算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验算,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5.2.2条计算公式进行验算:

Ra=1/KQuk

式中:Quk-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安全系数,K=2

Ra=1/2×349.168=174.584KN

3、采用人工挖孔桩加固后地基承载力验算

本基础共布置4根人工挖孔桩,承载力合计:

174.584×4=698.336KN

根据施工升降机计算书,作用在地基上的竖向力设计值:F=691.05kN

698.336KN≥691.05 kN

所以,地基的承载力符合要求。

3.5.3 人工挖孔桩与施工升降机基础位置关系,详下图:

图3.5.2 桩基础在施工升降机承台的定位第4章 施工升降机基础施工4.1 工艺流程

桩基础施工→桩头破除→放线定位→基础垫层浇筑→混凝土基础放线→钢筋加工及绑扎→模板安装→埋设施工升降机基础预埋件→埋设防雷接地→混凝土浇筑→养护

4.2 施工升降机设计参数

SC200/200施工升降机基本参数:

施工升降机型号:SC200/200; 吊笼形式:双笼;

架设总高度:80m; 标准节长度:1.508m;

底笼长:4.834m; 底笼宽:3.678m;

标准节重:150kg; 底盘重:240kg;

单个吊笼重: kg; 吊笼载重:2*kg;

升降机综合安全系数取2.1。

4.3施工升降机基础施工工艺

4.2.1 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工艺详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4.2.2 施工升降机基底处理

桩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施工升降机基础土方开挖及土方平整,将基础土方开挖、平整至设计标高详表3.1,浇筑100厚混凝土垫层,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垫层范围超出电梯基础承台范围100mm。

4.2.3 基础施工具体要求:

1、绑扎钢筋:按电梯承台基础尺寸长度进行钢筋下料,下料后进行钢筋绑扎,绑扎过程中注意钢筋间的间距,钢筋网格宽度,基础钢筋必须满扎满绑,防雷接地与钢筋网之间焊接牢固。

2、钢筋取样送检、砼试块标养和同条件各留置一组,同时做好资料报验工作。

3、 双层钢筋网之间采用C14钢筋制作钢筋马镫,马镫间距为*。

4、防雷接地

施工升降机基础防雷接地做法:基础在基础中预埋1根5*50镀锌扁铁,将基础中上、下层网片与镀锌扁铁形成可靠焊接连接,上、下层网片也形成可靠焊接连接,镀锌扁铁与建筑防雷接地体有效连通,确保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5、预埋电梯地脚螺栓:钢筋绑扎好后应由电梯厂家派技术人员预埋地脚螺栓等预埋件,施工前必须和电梯厂家做好沟通,以避免施工电梯预埋件漏埋或不埋。同时做好电梯基础防雷接地线的预埋工作,施焊口必须满焊,焊缝饱满。施工升降机基础底架预埋时应用基础纵横向的中心线进行轴线定位,同时用水准仪进行标高控制(按说明书要求,底架四个螺丝口面平基础板面即可)。定位完成后用焊机在底架四个角各烧焊一条钢筋将其与基础板底及板面钢筋固定,避免其走位。

6、施工升降机底架预埋及基础钢筋绑扎完成并做好隐蔽验收后进行基础砼的浇筑,浇筑前应用塑料薄膜将底架螺丝口包好避免灌进砼浆造成无法拧紧螺丝。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施工升降机预埋件进行校核,并办理钢筋、预埋件隐蔽验收,验收时,专业公司技术人员必须参与。

7、电梯基础砼施工:砼浇筑时应注意振捣,并保证基础砼完成面的平整度(用水准仪检测基础水平面,要求基础水平度不得超过1/)和完成面平齐底架的四个螺丝口面。 基础砼的浇筑应严格按照砼浇筑的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在浇筑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预埋件的观测,防止预埋节的偏移。如果出现预埋节偏移必须随时发现随时整改,确保预埋节的位置正确。浇水养护7天,砼强度达到80%以上才能安装设备。

8、电梯基础周边硬化排水施工:电梯基础砼浇捣施工后应当在电梯基础周边做好硬化。施工升降机基础周边必须设置排水沟,避免基础长时间浸泡,导致回填土过大的下沉引致施工升降机受力变形的事故,宜在基础侧边底部偏出500mm位置设置一个长(500mm)×宽(500mm)×高(800mm)集水井,从施工升降机基础底部至集水井埋设Φ160PVC管,集水井埋设排水管至周边设置的有自动泵的深集水井,避免积水。

9、基础施工通用要求

①基础预埋件必须牢固地固定在基础加强钢筋上。

②基础平面度为1/,地脚螺栓中心距最大允许偏差为±5mm。

③制作基础时必须同时埋好避雷接地装置。

施工升降机基础的验收:

①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4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的规定作材料性能检验。

②基础的钢筋绑扎后,应作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应包括塔机基础节的预埋件等。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③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4的有关规定。

10、允许偏差,应复合下表的要求:

表4.2.1 施工升降机基础允许偏差

第5章 施工升降机基础沉降观测5.1 沉降点设置

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过程中应当对基础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设在基础四角上,采取在基础上钻孔植Φ12螺栓作为沉降观测底座,基准线设在附近围墙上(已稳定且不扰动的地方)。螺栓安装好后应做好成品保护,螺栓竖直表面平整,根据标高尽可能几个螺栓表面都一个标高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的目的是掌握电梯基础在使用过程中沉降值,根据掌握的数值即时对电梯基础的安全做出正确的处理。

基础浇筑后连续三天进行沉降观测,安装前需进行基础沉降观测,安装完成后7天内每天进行沉降观测,如果观测数据均正常,每半个月与施工升降机维保同时进行沉降观测。另外,在较大的雨水天气过后,应加强观测,一旦发现沉降量过大则应立即进行处理。

5.2 沉降观测与偏差控制

1、施工升降机基础沉降偏差允许为15mm内,超过要求将进行基础处理。

2、发现施工升降机基础沉降频率快及数值偏大时应当停止电梯顶升加节、运行使用。

3、保持施工升降机周边不被水浸及水冲,做好周边排水措施,保持回填层内湿度。

4、施工升降机基础沉降后处理待视具体沉降数值及现场情况而确定处理方案,不可贸然处理。

第6章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6.1 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中应专人负责落实相关工序的施工,确定过程中关键点旁站要求。

2、电梯基础施工阶段涉及隐蔽验收的钢筋工程,土方回填工程必须通知甲方、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同时做好相关资料收集工作。

3、对施工升降机基础定位时应注意建筑物边线位置,以免造成施工电梯难以附墙或施工电梯距离建筑物过近的情况;定位时可根据建筑物边线位置,结合施工电梯附墙要求对施工电梯位置做微调。同时确定位置后注意爬架设计时提前预留相应的位置。

4、施工升降机基础钢筋网必须满扎,不得跳扎或漏扎。

5、施工升降机地脚螺栓等预埋件由电梯厂家派技术人员到场安装,施工前应与电梯厂家沟通好,提前安装,以免影响施工。

6、施工升降机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应振捣充分,特别注意在浇筑过程中预埋螺栓的位置控制,且基础收面平整度及标高控制在 4mm内。

7、施工电梯基础施工完毕后应派专人进行浇水养护,并对电梯预埋件做好成品保护,以免预埋件损伤、破坏。

8、电梯基础周边做好平时排水措施,基础、电梯底座不能被水浸泡。

9、电梯基础周边不能堆载重物,周边其它管线开挖应当知会项目部及甲方监理无误后方可开挖。

10、电梯基础下面如有排水管道等管道经过时在电梯基础施工时预埋到位,以免影响后期施工工期。

11、施工升降机接地采用对角接地模式,采用扁铁与建筑接地埋件焊接牢固,不得破坏。

12、施工升降机周边3米范围内不得堆放建筑材料。

13、施工升降机进出口应搭设安全通道,安全通道搭设应符合公司集团要求。

6.2 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严禁上下

交叉作业,在楼层下部施工时,应有专职安全员现场指挥,防止交叉作业高空坠

物伤人。

2、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其余特种作业安装工必须持证上岗。

3、现场用电严禁私拉乱接,必须满足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用电要求。

4、施工升降机处脚手架上部使用过程中严禁超载使用,上部严禁堆置材料。

5、当有六级以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与

拆除作业。雪后架上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扫除积雪;

6、夜间不宜进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7、脚手架平台应每天进行巡视,特别是拉结点位置是否有拆卸现象,应在

发现问题后及时恢复。

8、在脚手架平台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9、其余安全措施按照脚手架施工方案要求执行。模板支撑搭设相关构造要

求按照模板工程相关要求执行。

施工升降机计算书

计算依据:

1、《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7-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0-

4、《钢结构设计标准》GB7-

5、《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

6、SCD200/200施工升降机使用说明书

7、《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8-

一、参数信息

1.施工升降机基本参数

施工升降机型号SCD200/200吊笼形式双吊笼架设总高度(m)80标准节长度(m)1.508导轨架截面长(m)0.45导轨架截面宽(m)0.45标准节重(kg)150对重重量(kg)0单个吊笼重(kg)吊笼载重(kg)外笼重(kg)其他配件总重量(kg)600施工电梯综合安全系数n2.1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可变荷载调整系数γL0.9

2.地基参数

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kPa)150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0.8

3.基础参数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承台底部长向钢筋HRB400 12@150承台底部短向钢筋HRB400 12@150承台上部长向钢筋HRB400 12@150承台上部短向钢筋HRB400 12@150基础长度L(m)6基础宽度b(m)4基础高度h(m)0.4

二、基础承载计算

导轨架重(共需54节标准节,标准节重150kg):150kg×54=kg,

施工升降机自重标准值:Pk=((×2++0×2+600+)+×2)×10/=180.5kN;

施工升降机自重设计值:P=n×Pk=2.1×180.5=379.05kN;

三、地基承载力验算

承台自重标准值:Gk=25×6.00×4.00×0.40=240.00kN

承台自重设计值: G=1×1.3×240=312kN

作用在地基上的竖向力设计值:F=379.05+312.00=691.05kN

基础下地基承载力为:fa= 150.00×6.00×4.00×0.80=.00kN > F=691.05kN

该基础符合施工升降机的要求。

四、基础承台验算

1、承台抗冲切验算

由于导轨架直接与基础相连,故只考虑导轨架对基础的冲切作用。

计算简图如下:

F1 ≤ 0.7βhpftamho am = (at+ab)/2 F1 = pj×Al

式中 Pj --扣除基础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Pj=P/S=379.05/24=15.794kN/m2;

βh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βhp=1;

h0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h0=400-35=365mm;

Al --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Al=4×2.375=9.5m2;

am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t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取导轨架宽a;

ab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

ab=a+2h0=0.45+2×0.365=1.18m

am=(at+ab)/2=(0.45+1.18)/2=0.815m

Fl=Pj×Al=15.794×9.5=150.041kN

0.7βhpftamh0=0.7×1×1.43×815×365/=297.772kN≥150.041kN。

承台抗冲切满足要求。

2、承台底部弯矩计算

属于轴心受压,在承台底部两个方向的弯矩:

M1 = (a12/12)[(2l+a')(pmax+p-2G/A)+(pmax-p)l]

M2 = (1/48)(l-a')2(2b+b')(pmax+pmin-2G/A)

式中 M1,M2 --任意截面1-1、2-2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

a1 --任意截面1-1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a1=2.775m;

l,b --基础底面的长和宽;

pmax,pmin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和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pmax=pmin=(379.05+312)/24=28.794kN/m2;

p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1-1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p=pmax=28.794kN/m2;

G --考虑荷载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G=1×1.3×240=312kN;

M1=2./12×[(2×6+0.45)×(28.794+28.794-2×312/24)+(28.794-28.794)×6]=252.365kN·m;

M2=(6-0.45)2/48×(2×4+0.45)×(28.794+28.794-2×312/24)=171.284kN·m;

3、承台底部配筋计算

αs = M/(α1fcbh02)

ξ = 1-(1-2αs)1/2

γs = 1-ξ/2

As = M/(γsh0fy)

式中 α1 --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1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α1=1;

1-1截面:αs=|M|/(α1fcbh02)=252.37×106/(1.00×14.30×4.00×103×365.002)=0.033;

ξ=1-(1-2×αs)1/2=1-(1-2×0.033)0.5=0.034;

γs=1-ξ/2=1-0.034/2=0.983;

As=|M|/(γsfyh0)=252.37×106/(0.983×360.00×365.00)=.49mm2。

2-2截面:αs=|M|/(α1fcbh02)=171.28×106/(1.00×14.30×6.00×103×365.002)=0.015;

ξ=1-(1-2×αs)1/2=1-(1-2×0.015)0.5=0.015;

γs=1-ξ/2=1-0.015/2=0.992;

As=|M|/(γsfyh0)=171.28×106/(0.992×360.00×365.00)=.45mm2。

截面1-1配筋:As1=.628 mm2 > .488 mm2

截面2-2配筋:As2=.991 mm2 > .446 mm2

承台配筋满足要求!

桩基础沉降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7-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4、《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一、基本参数

计算依据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N)700基础底面以上土层的平均重度γ(kN/m3)19.66基础及其上覆盖土的平均重度γ0(kN/m3)18.4承台基础尺寸(m):【长Lc×宽Bc】6×4基础埋置深度d(m)0地下水位深度hw(m)5基底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80桩群边缘围成矩形尺寸(m):【长A0×宽B0】5.2×3.4桩周摩擦力向外扩散角φ(°)45桩长L(m)5.5土层分层厚度(m)0.4

二、土层参数

土层名称土层厚度hi(m)土的重度γi(kN/m3)土的压缩模量Esi(MPa)粉土518.55.6粘性土4.519.55.7粉砂520.55.8

简图如下:

基础剖面图

三、沉降计算

1、基础底面附加应力计算

考虑土的内摩擦角,基底截面计算长度:l= A0+2L×tanφ=5.2+2×5.5×tan(45)°=16.2m

考虑土的内摩擦角,基底截面计算长度:b= B0+2L×tanφ=3.4+2×5.5×tan(45)°=14.4m

P0=F/A+(γ0-γ)(d+L)=700/(16.2×14.4)+(18.4-19.66)×(0 + 5.5)= -3.929 kN/m3

2、分层变形量计算

zi(m)基础中心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izi×αizi×αi-zi-1×αi-1土的压缩模量Esi(MPa)AiΔsiΣΔsi土的自重应力σc附加应力系数a附加应力σz0.44×0.0.0.5.70.-0.276-0.15.930.25-3.929

3、确定基础变形计算深度

σz /σc=-3.929/115.93=-0.034≤ 0.2

满足要求。

4、地基最终变形量计算

桩型圆桩桩直径b(m)0.8总桩数量n4矩形布桩时的短边布桩数nb2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0.6

∑Ai=0.,得Es=5.713Mpa

距径比:sa/d=(A/n)0.5/b=(Lc×Bc/n)0.5/b=(6×4/4)0.5/0.8=3.062

长径比:L/b=5.5/0.8=6.875

基础长宽比:Lc/Bc=6/4=1.5

查《规范》JGJ94-附录表E得:C0=0.64,C1=1.5,C2=4.5

ψe=C0+(nb-1)/(C1(nb-1)+C2)= 0.64+(2-1)/ (1.5×(2-1)+4.5)=0.402

=ψ×ψe×∑△s=0.6×0.402×-0.276=-0.067mm

根据桩基础监测标准,基础沉降范围为20mm,因0.067mm远大于20mm,桩基础沉降符合要求。

有谁能讲一讲电梯的基础知识?

电梯基本知识

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电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我国现

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1 米/秒以下)、快速电梯(1~2 米/秒)和高速电梯(2 米/秒以上)。

电梯的结构包括:四大空间,八大系统四大空间:

机房部分、井道及地坑部分、轿厢部分、层站部分。

八大系统:

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

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

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通

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

轮使轿厢升降。电梯要求安全可靠、输送效率高、平层准确和乘坐舒适等。电梯的基本参数

主要有额定载重量、可乘人数、额定速度、轿厢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

电梯的组成

曳引系统

曳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

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组成。

导向系统

导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能沿着导轨作升

降运动。导向系统主要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组成。

轿厢

轿厢是运送乘客和货物的电梯组件,是电梯的工作部分。轿厢由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

门系统

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封住层站入口和轿厢入口。门系统由轿厢门,层门,开门机,门锁装置组成。

重量平衡系统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相对平衡轿厢重量,在电梯工作中能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

限额之内,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系统主要由对重和重量补偿装置组成。

电力拖动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的功能是提供动力,实行电梯速度控制。电力拖动系统由曳引电动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电动机调速装置等组成。

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操纵和控制。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屏(柜),平层装置,选层器等组成。

安全保护系统

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由电梯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安全触板、层门门锁、电梯安全窗、电梯超载限制装置、限位开关装置组成。

电梯主参数

主参数指额定载荷和额定速度。

额定载荷 Q(kg)是制造电梯所依据的载荷或卖方保证正常运行的载荷。

额定速度 v(m/s)是制造电梯所依据的并由卖方保证正常运动的轿厢速度。

电梯的分类

根据建筑的高度、用途及客流量(或物流量)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类型的电梯。目前电

梯的基本分类方法大致如下。

电梯 7

1 、按用途分类乘客电梯

为运送乘客设计的电梯,要求有完善的安全设施以及一定的轿内装饰。

载货电梯

主要为运送货物而设计,通常有人伴随的电梯。

医用电梯

为运送病床、担架、医用车而设计的电梯,轿厢具有长而窄的特点。

杂物电梯,供图书馆、办公楼、饭店运送图书、文件、食品等设计的电梯。

观光电梯

轿厢壁透明,供乘客观光用的电梯。

车辆电梯

用作装运车辆的电梯。

船舶电梯

船舶上使用的电梯。

建筑施工电梯

建筑施工与维修用的电梯。

其它类型的电梯

除上述常用电梯外,还有些特殊用途的电梯,如冷库电梯、防爆电梯、

矿井电梯、电站电梯、消防员用电梯等。

2、按驱动方式分类交流电梯

用交流感应电动机作为驱动力的电梯。根据拖动方式又可分为交流单速、交

流双速、交流调压调速、交流变压变频调速等。

直流电梯

用直流电动机作为驱动力的电梯。这类电梯的额定速度一般在 2.00m/s 以

上。

液压电梯

一般利用电动泵驱动液体流动,由柱塞使轿厢升降的电梯。

齿轮齿条电梯

将导轨加工成齿条,轿厢装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电动机带动齿轮旋转

使轿厢升降的电梯。

螺杆式电梯

将直顶式电梯的柱塞加工成矩形螺纹,再将带有推力轴承的大螺母安装于

油缸顶,然后通过电机经减速机(或皮带)带动螺母旋转,从而使螺杆顶升轿厢上升或下降

的电梯。

直线电机驱动的电梯

其动力源是直线电机。

3、按速度分类

电梯无严格的速度分类,我国习惯上按下述方法分类。

低速梯

常指低于 1.00m/s 速度的电梯。

中速梯

常指速度在 1.00~2.00m/s 的电梯。

高速梯

常指速度大于 2.00m/s 的电梯。

超高速梯

速度超过 5.00m/s 的电梯。

随着电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梯速度越来越高,区别高、中、低速电梯的速度限值也在

相应地提高。

4、按电梯有无司机分类有司机电梯

电梯的运行方式由专职司机操纵来完成。

无司机电梯

乘客进入电梯轿厢,按下操纵盘上所需要去的层楼按钮,电梯自动运行到

达目的层楼,这类电梯一般具有集选功能。

有/无司机电梯,这类电梯可变换控制电路,平时由乘客操纵,如遇客流量大或必要时

改由司机操纵。

5、按操纵控制方式分类手柄开关操纵

电梯司机在轿厢内控制操纵盘手柄开关,实现电梯的起动、上升、下降、

平层、停止的运行状态。

按钮控制电梯

是一种简单的自动控制电梯,具有自动平层功能,常见有轿外按钮控制、

轿内按钮控制两种控制方式。

信号控制电梯

这是一种自动控制程度较高的有司机电梯。除具有自动平层,自动开门

功能外,尚具有轿厢命令登记,层站召唤登记,自动停层,顺向截停和自动换向等功能。

集选控制电梯

是一种在信号控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自动控制的电梯,与信号控制的

主要区别在于能实现无司机操纵。

并联控制电

2~3 台电梯的控制线路并联起来进行逻辑控制,共用层站外召唤按钮,

电梯本身都具有集选功能。

群控电梯

是用微机控制和统一调度多台集中并列的电梯。群控有梯群的程序控制、梯

群智能控制等形式。

6、其它分类方式

按机房位置分类,则有机房在井道顶部的(上机房)电梯、机房在井道底部旁侧的(下

机房)电梯,以及有机房在井道内部的(无机房)电梯。

按轿厢尺寸分类,则经常使用“小型”、“超大型”等抽象词汇表示。

此外,还有双层轿厢电梯等。

7、特殊电梯

斜行电梯,轿厢在倾斜的井道中沿着倾斜的导轨运行,是集观光和运输于一体的输送设备。特别是由于土地紧张而将住宅移至山区后,斜行电梯发展迅速。

立体停车场用电梯,根据不同的停车场可选配不同类型的电梯。

建筑施工电梯,是一种采用齿轮齿条啮合方式(包括销齿传动与链传动,或采用钢丝绳提升),使吊笼作垂直或倾斜运动的机械,用以输送人员或物料,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与维修。它还可以作为仓库、码头、船坞、高塔、高烟囱的长期使用的垂直运输机械。

1、 电梯的钢丝绳

电梯用的钢丝绳是电梯专用的,国家有专门的规定和要求。钢丝绳的配置不只是为承担

电梯轿厢和额定载重量,还考虑到了曳引力的大小,因此,钢丝绳的抗拉强度大大的大于电

梯的载重量,它们的安全系数都在 12 以上,通常电梯都配有四根以上的钢丝绳

2、 电梯运行突然加快

在电梯控制系统内是有防超速装置,此时,该装置会自动动作,使电梯减速或停止运行。

3、 电梯轿厢超载

电梯的载重量超出时,电梯会自动报警,并不能运行。

4、 电梯防夹

电梯在关门过程中,如果厅轿门碰到人或物,门会自动重新开启,不会伤人。因为在门

上设有防夹人的开关。

5、 电梯蹲底和冲顶是否有防护措施?

电梯蹲底就是电梯的轿厢在控制系统全都失效的情况下,会超越首层平层位置而向下行

驶,直至蹲到底坑的缓冲器上停止。缓冲器就是为此而设置的防护装置,此防护装置根据电

梯的运行速度的不同,分弹簧式和液压式两种。

中国电梯品牌

中国市场上的电梯整机品牌:

迅达电梯、上海三菱、西门子电梯、2日立电梯、江南快速、东芝电梯、深圳乔治、西安安迪斯、上海华立、常州飞达、江苏康力、苏州东南、深圳铃木、上海崇友、伊士顿电梯、蒂森电梯、大连星玛、苏州东南 浙江恒达富士、广东菱王、广东升达、杭州新马、杭州恒丰、德奥电梯、广东富士电梯、帝奥电梯、广东广菱电梯等

电梯相关名词解释

【电梯导轨】

“电梯导轨”就是在轿厢和墙壁之间的轨道,上面有轮子在滑动,表面很光滑。用矫相导

轨支架来支撑。它可以用来防止轿相晃动。货梯和客梯上都装有。

【电梯保养】

电梯保养定期对运行的电梯部件进行检查、加油、清除积尘、

调试安全装置的工作。

【电梯中修】

电梯中修是当电梯使用到一定年限,对其部分重要部件进行

检查、润滑、清洗、去污及修理、调试工作。

【电梯大修】

电梯大修对电梯的各部件全面拆卸、清洗、调整,对老

化或损坏严重的个别部件、配件进行更换的工作。

【电梯平层】

电梯平层指轿厢接近停靠站时,欲使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达到同一平面的动作。

【电梯基站】

电梯基站是指轿厢无指令运行中停靠的层站。此层站一般面临街道,出入轿厢的人数最

多。合理选择基站可提高使用效率。

【电梯提升高度】

电梯提升高度指电梯从底层端站至顶层端站楼面之间的总运行高度。

【磁悬浮电梯】

一种以磁悬浮技术应用于电梯的产物 简而言之 就是把磁悬浮列车竖起来开 但是其

中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有待于解决。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结合运用磁铁的吸引及排斥作用使的

物体悬浮静止在半空。不象以往的旧式电梯需要靠垂直轨道牵引升降,它去除了传统电梯的

钢缆、曳引机、钢丝导轨、配重、限速器、导向轮、配重轮等复杂的机械设备。新型的磁悬

浮电梯在轿厢内装有磁铁,在移动时与电磁导轨(直线电机)上的电磁线圈通过磁力相互作

用综合调整,使得轿厢与导轨“零接触”。由于不存在摩擦磁悬浮电梯于运行时非常的安并

更加的舒适,还可以达到传统电梯无法企及的极高速。该种电梯适用于楼宇用梯、发射平台

及太空电梯等载人、载物的垂直运输设备。

赞(

装修推荐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