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知识

欢迎光临天霸装饰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地面常用技术规范摘要(解读版)

上海木桐设计西安分部 2012年10月03日 装修知识 36 0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案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地面常用技术规范摘要(解读版)

(一)图纸审核

开工之前,组织技术人员审核施工图纸,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详细核算标高、尺寸、工程量,审核过程如发现设计有误或设计不明确时,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二)水准点导线点复测加密

进入施工现场后,对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导线点复测采用全站仪逐点进行,水准点复测采用高精度的水准仪。

为了施工放样方便,对导线点、水准点加密,新增设水准点、导线点测设,要依据较高精密的已知水准点、导线点测设。

(三)试验准备

及时安装、调试试验设备,组建试验室,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按规定对各种原材料抽样试验,检验材料的质量,并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四)安全技术交底和工程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包括:测量交接桩、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要求准确、详细,以指导施工队的施工。

(五)小型物资准备

电钻、小发电机、木模(宽度10cm,厚度4cm),钢钎X根,钢丝绳100米*X根,铝合金尺X根,铝合金尺架X个,取芯机等

(六)民工准备

木模固定6个,前面清扫8个,钢丝绳挂线6个,铝合金尺安装3个,摊铺机料仓2*2个,摊铺机边部3个,压路机后面细部找平4个,木模拆除前移6个,指挥交通2个,压路机碾压段分段标志1个,碾压完毕后封闭交通4个

第二节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

一、沥青透层施工工艺:

沥青透层(封层、粘层)在已完成的基层上洒布,主要材料为阳离子乳化沥青及粒径为5~10㎜的石屑 ,沥青透层的乳化沥青采用智能沥青洒布车喷洒,用量为0.8~1.2kg/㎡,要求洒布均匀,不产生滑移和流淌,当有遗漏时用人工补洒。洒布乳化沥青之后,保证24小时不得扰动,待乳化沥青充分渗到基层后再洒布石屑,石屑洒布量为3m3/㎡。于摊铺前24小时完成以上工作。二、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

(一)原材料准备

所有粗集料、细集料、填料均按规范规定的频率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

1、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

2、细集料:应干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并具有适当级配,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天然砂主要采用洁净中砂,当采用人工砂时,采用玄武岩质的人工砂,并采用水洗或旋风除尘。

3、矿粉:坚决禁止使用回收粉。

4、沥青:所进沥青每车均进行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大指标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三步骤完成,使配合比设计更加合理和完善。最终使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96)的规定。

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采用符合规范规定的矿料级配,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合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间歇式拌和机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

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路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应作为生产上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4、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如遇进场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等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三)试验路段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要先铺筑试验段。在正式拌制沥青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拌和机的性能、调试好沥青路面工程有关的全部试验仪器和机械设备,配备足够数量的熟练试验人员、技术人员,然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申请铺筑试验段的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配合比、投入的机械设备型号、数量、试验段的位置、试验的步骤、需检测的数据等等。铺筑试验段的目的就是取得具体、可靠的技术参数,从而起到正确引导生产、确保工程质量的作用。

沥青混凝土面层投入的机械设备大致如下:沥青拌合站一套,摊铺机,双钢轮压路机(施工单位现场4台),胶轮压路机1台,全智能沥青洒布车,自卸车若干辆。

(四)沥青面层施工工艺流程

1、下面层边部钢丝绳挂线,施工前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两侧设高程指示桩(钢钎),每10米设一桩。控制桩采用Ф25钢筋加工,并按标准拉力挂上Ф5mm钢丝绳作为摊铺机行走时控制标高的基准线。

两摊铺机结合处铝合金

上面层平衡梁安装

2、拌和

集料和沥青按配合比规定的用量送进拌和机,集料经加热、除尘后,0.075mm筛孔通过率不大于1%,回收粉通过专门管道经加水湿润后直接排到废粉池。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温度根据沥青粘温曲线具体确定,一般普通70#沥青为150-170℃,改性沥青在普通沥青加热温度基础上提高10-20℃,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高10-15℃,拌和时间根据试拌确定,必须使集料的颗粒被沥青完全包裹,混合料充分拌和均匀。并安排专人在放料口监测,除测量温度外,同时注意观察料的外观质量,如发现花白料、糊料、冒青烟、离析等现象,立即报告,并将有问题的料废除,禁止上路。

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沥青加热温度160-170矿料温度170-180混合料出厂温度正常范围150-165超过200废弃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0-150摊铺温度正常施工不低于130-140,不超过165低温施工不低于140-150,不超过175碾压温度正常施工130-140不低于120低温施工140-150不低于13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70

试验室每天上午下午至少各取一组混合料做马歇尔试验和燃烧炉筛分试验,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每天拌料结束后,用拌和楼打印的各种材料的数量,以总量控制,以各仓用量及各仓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油石比与施工厚度和燃烧炉结果进行校核。

3、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运输采用自卸车运至摊铺地点。正常施工时,摊铺机前应保持3-5辆车等待卸车。车辆的车厢底板及侧内面保持洁净,无有机物,并涂刷一薄层柴油:水为1:3的油水混合液。运料车用篷布覆盖,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下面层沥青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20-150℃,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0-170℃。混合料在出厂和到达工地设专人检测温度并详细作好记录。

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4、摊铺:摊铺前,首先对下承层进行清扫。

摊铺前熨平板应预热至少半小时以上,达到规定温度,且熨平板必须拼接紧密,不许存在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摊铺面拉出条痕。

摊铺时,采用平衡梁法施工,以保证厚度和平整度。经摊铺机初步压实的摊铺层应符合平整度、横坡的规定要求。

正常施工,现场设专人检测温度及厚度,摊铺温度不低于110-130℃不超过165℃;在10℃气温施工时,摊铺温度不低于120-140℃,不超过175℃。改性沥青混凝土在以上温度基础上提高10-20℃。摊铺前对每车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检验,发现超温料、花白料、堆积现象等不合格材料拒绝摊铺。

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实际的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由试铺试压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确定,夯锤与熨平板的振动频率要达到最佳程度。

在铺筑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顿的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使熨平板的挡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并保证在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如发生离析,应及时人工找补或换填。

5、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沥青混合料压实应紧跟在摊铺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尽快完成,碾压时遵循“高频、低幅、紧跟、慢压、少水、高温”,“由外到内、由低向高”的原则,即压路机应采用高振频低振幅的方式,碾压时向前紧跟到摊铺机时再返回,行驶速度应慢速、匀速,洒水量以不粘轮为准。采用双钢轮压路机与重吨位胶轮压路机组合的方式,碾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初压温度控制在140℃,复压不低于120℃,终压不低于100℃。碾压过程中设专人测量初压温度、复压温度、终压温度,并做好记录。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要设置明显标志,做到无漏压、超压。在边缘部位无支撑时,可在边缘部位预留20cm左右,等压完一遍后再压,并应将边缘部位多压2-3遍。

初压:摊铺之后立即进行(高温碾压),用静态双钢轮压路机完成(2遍),上面层改性沥青混凝土采用同等型号双钢轮压路机并列梯队压实,初压温度控制在160℃,复压不低于140℃,终压不低于120℃。压路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轮宽,碾压时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产生推移。初压后检查平整度和路拱,必要时应予以修整。

复压: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复压用双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完成,一般是先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4遍,再用轮胎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上面层改性沥青混凝土复压采用同等型号双钢轮压路机并列梯队碾压4-6遍,不用胶轮压路机。

终压: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上、下面层终压都采用双钢轮式压路机碾压2-3遍,消除轮迹。

6、沥青混合料压实注意事项

初压时,压路机双轮靠近摊铺机,起动或停止时缓慢进行。碾压时保持匀速行驶,不允许在未压实的路段上转弯,制动,任意换档。碾压根据摊铺速度,呈阶梯形逐渐向前推进,形成流水作业。压路机不得停留在温度高于70℃的已经压过的混合料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料、润滑脂、汽油或其它有机杂质在压路机操作或停放期间洒落在路面上。

7、保证路面平整度的注意事项

碾压时为保证平整度而注意的事项:压路机碾压时应控制好各碾压阶段的行进速度,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压路机的碾压段长度以与摊铺速度平衡为原则选定,并保持大体稳定,压路机每次应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形的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桥梁、挡墙等构造物接头、拐弯死角、加宽部分及某些路边缘等局部地区,应采用振动夯夯实,对集水槽边缘还应用人工夯锤补实,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层面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8、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中的接缝处理

施工缝必须保证紧密、平顺,构造物处一次性连续摊铺,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应使纵、横向两种接缝都保持在最小数量。上面层纵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在摊铺完第一个半幅路面后,摊铺另一半幅前,应对纵缝进行处理,先用人工将松散的部分用镐切除,并使线型美观(特别是上面层),将切下的废料清理干净,并用钢丝刷将缝的竖面刷净后,人工涂一层乳化沥青,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

摊铺纵向接缝时摊铺机靠近第一幅路面的一侧采用小滑靴在第一幅路面上行走,调好传感器自动控制摊铺机,使摊出的路面比第一幅路面刚好高出松铺厚度,以使在碾压完成后,纵缝两侧路面一样平。摊铺机过去后,人工用推耙将纵缝位置的粗料推走,并填以细料,以使纵缝位置密实不渗水。安排一台压路机专门对纵缝进行碾压,先在第一幅路面上,使钢轮边缘10-20cm处于新铺路面上进行第一遍静压(静压一遍),然后以压路机钢轮中央处在纵缝位置上进行第二遍振压(振两遍),最后压路机完全处于新铺路上进行正常碾压程序。按以上工艺完成后的纵缝线型平顺美观,两侧路面高度一致,而且纵缝部位结合紧密不渗水。

横向接缝:由于工作中断时摊铺的材料末端已经冷却或者第二天才恢复工作时,应做成一道垂直横缝。在下次行程进行摊铺前,应在上次行程的末端清理干净后,涂刷适量乳化沥青,并注意调整平板高度,为碾压留出充分的预留量,碾压应先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层的宽度为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20cm直到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米以上。

9、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交通放行及养护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隔日开放交通。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应从施工的次日起开始养护,直到交工证书签发之日为止。养护期间安排专人分段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清扫,保持路面清洁。

沥青混凝土层的施工要求及验收标准

1、沥青混凝土表面无明显的大面积油污,如有必须挖除,重新修补《油溶解沥青,油污会破坏沥青混凝土强度)。

2、表面无明显沥青混凝土搅拌不均匀现象,如有未搅拌开的沥青块必须控除,重新修补。

3、基础竣工后放3米3米的方格网进行复测平整度及标高,并算出横坡和纵坡,平整度允许误差为3米直尺误差3m横坡度(1%且误差5%,纵坡度误差(1%。4、沥青层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厚度允许误差为<5mm

5、压实密度达到93%以上,干容量达到2.0公斤/公升以上。

6、外观:表面均匀坚实无明显碾压轮迹,平整无裂纹,无烂边推挤、松散、油包、油、麻面,接缝平顺光滑,不得有阻水现象。7、试水时,排水20分钟后,主道不允许存有积水,半圆区可以出现积水但积水厚度不得大于面层厚度。

人浩草坪足球场基础排水要求:

般选择言沟管道式内排水,天气寒冷地区希望增加地热系统。在普通的体育场或学校操场实际上多选择了龟背型结构外排水结构沥青/水泥混凝土基础的技术要求

基础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基础完工后要求30天以上的保养期;水泥混紧土基础表面质里要求水泥标号高、强度好、不起灰沙、无油污、灰尘。杂 质。无松边、无垮边、无阻水现象、表面平整:

沥青混泥土基础表面要求无油污、无未揽拌开的沥青块、平整无裂纹。光明显碾 轮迹、无松边。无松散面、接缝平整、 无阻水现象,停雨半小时后无积水。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注意事项和要素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注意事项和要素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

沥青含量控制,沥青含量的多少对沥青混合料的变化起直接影响作用,为避免缩短沥青公路的耐久性与使用寿命,应在拌和沥青混合料前,按照室内的配合比进行试拌,以此确定沥青用量、搅拌时间、加热及出厂温度的的标准,有效的保障沥青混合料质量、拌制沥青混合料时,在按照配料单进料和拌制的基础上,为保证混和料拌和后均匀一致,应对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以防出现粗细料分离以及结团成块的现象,对沥青用量进行抽样试验,对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现象要及时给予调整。

混合料温度控制,包括出料、摊铺、碾压等整个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出料温度在混合料温度控制中起关键作用,对混合料到场、运输、摊铺和碾压的温度产生直接影响。建议了解北京天玑科技自主研发的拌合站监管系统。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公路工程路面压实施工技术为提高公路工程路面的压实技术,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注重压路机碾压段的长度与摊铺速度保持一致和稳定。一般在气温较低和风速较大时,应适当减少碾压段的长度。若气温较高且风速较小时,碾压段长度则适当放长;

第二,若在压实作业中,碾压中有沥青混合料粘轮情况,则可在碾压轮上洒一定量的水;

第三,若路面的沥青混合料面层上尚有温度,则不应放置任何重型机械设备。同时,禁止向面层上抛撒油料或矿料等物质;

第四,设定碾压段可综合考虑混合物性质、路面沥青温度、周围环境的温度及风速等因素。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施工技术:

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道路各结构层的平整度应该严格执行施工要求和施工技术,控制路基顶面、路面各结构层的平整度,应该科学组织施工,精心运用各种技术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结构层次的平整度达到规范的水平。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控制:

首先,对于小同料源、小同规格的集料必须分开堆放,明确标识。其次,应在拟用料断面取样进行集料筛分试验。最后,做好混合料的防护,粗集料要覆盖,细集料要搭棚。

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排水设计:

排水设计要以路面结构排水为主,要对路面中央分隔带进行抗渗设计,加强施工中对分隔带的处理,对于超高路段应该采用暗管的方式进行处理。

路面混凝土摊铺技术:

第一,要将摊铺作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既要形成对有力因素的全面利用,同时,也要形成对摊铺作业负面影响因素的全面控制,将摊铺安排在有利季节,形成混凝土路面更好的质量。

第二,要在摊铺前对摊铺的关键参数进行控制,重点做好放样工作和水准点确定工作。摊铺机运行速度要依据搅拌机产量、摊铺宽度及厚度、相关施工设备情况等来确定,通常按照2-6m/min进行预先设定,路面施工过程要均匀、缓慢及一次摊铺,不能随便改变摊铺速度,在摊铺过程一般不用人整修,当遇到交叉口及十字路口等特殊情况时,可在专业的人员指挥下,进行混合料更换或者人工找补。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接缝处理技术:

热接缝技术热接缝技术通常在进行操作的时候要使用两台以上的摊铺机并列进行施工,这样能够更好的使两条相邻的摊铺带的混合料都处于压实前的热状态下。在进行碾压的时候,碾轮的大部分都在热料的车道上,这样能使相邻的接缝处有更多的填料,在进行碾压的时候能够保证有更高密度。

在采用纵向接缝方式施工的时候,通常处理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同时在连接强度方面也非常好,这样也能对摊铺带的搭接宽度进行调节。在进行接缝处理的时候,可采用全都铺满的方式进行施工,这样能够避免出现纵向接缝情况,但是,在此过程中沥青混凝料非常容易出现离析情况,这样在供料水平上非常容易受到限制,因此,也不能进行广泛应用。

在对接缝进行处理的时候,梯队作业能够更好的保证接缝的质量,但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在现场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使用,虽然是很好的一种处理方式,但是,实际应用中会受到很多限制。

冷接缝技术冷接缝技术是将新铺层和已经完成摊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拼接,在施工中如果不能采用热接缝处理方式,那么就会采用冷接缝方式进行处理。在路面施工的时候,通常进行第一遍碾压的时候是采用静压的方式来进行的,在进行第二次碾压的时候,通常采用振动压实模式,这样在进行新铺层施工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对其边缘进行修整。

总之,公路工程施工中,路面施工是整个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路面的好坏对车辆的行驶、行车的安全以及车辆运输的成本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有着经济、适用、舒适等优点,在公路工程中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作为公路路面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好技术要点控制与过程分析检测等各项工作,确保施工质量。

大家都在搜:智能打桩定位系统、智能压实度监测系统、智能路面摊铺系统、拌合站质量监管系统、智能测斜仪、智能表面沉降监测仪、地下水位监测系统、矿山预警监测系统、公路边坡监测系统、尾矿库监测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地面常用技术规范摘要(解读版)

作为广泛使用的建筑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时代,在年,英国工程师John Smeaton(约翰.斯密顿)制成了现代混凝土。虽然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混凝土以其性能优异和一些不可取代的特性,依然是楼地面材料的首选。

“混凝土”三个字加起来笔划太多,写起来费时费力,年蔡方荫教授将其简化成“砼”字(人工石,发音同),取意人工合成的石头。在楼地面工程中,由于混凝土涉及的技术规范较多,专业人员有时也会混淆不清,本文将相关条文整理在一起,作为设计、施工、验收参考的依据。有些引文的末端还附上了北京安信三通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关于条文内容的思考和见解,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预防太长不看,先列举下引用的条文目录,便于大家后期查找。

目录《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4-《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CJ52-《建筑材料术语标准》JGJ/T 19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9-《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4-

7.2.4 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粗骨料、细骨料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规定,使用经过净化处理的海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的规定,再生混凝土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7和《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6的规定。

7.4.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验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检查数量:对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连续浇筑超过m3时,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7.4.3 养护条件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有重要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配合比、浇筑部位和季节等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养护技术方案,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

养护方案应该确定具体的养护方法及养护时间,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6的规定。

【解读】新国标取消了《GB 4-》中第7.4.7条第1款“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的规定,养护方案应符合《GB 6-》“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的相关规定,不应设定12h时间界限,而应根据实际情况保证保湿养护的及时性。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CJ52-

2.1.1 天然砂 natural sand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1 由于试验筛孔径改为方孔,原5.00mm的筛孔直径改为边长4.75mm,为不改变习惯称呼,将原来砂的粒径和筛孔直径,称为砂的公称粒径和砂筛的公称直径,与方孔筛筛孔尺寸对应起来。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

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

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

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7.1 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

根据ISO-《混凝土-骨料的筛分析》试验用筛要求用方孔筛,本次修订与国际标准一致,将原为圆孔筛改为方孔筛,筛孔尺寸,由原来的圆孔直径为∶100、80.0、63.0、50.0、40.0、31.5、25.0、20.0、16.0、10.0、5.00和2.50mm改为方孔边长90.0、75.0、63.0、53.0、37.5、31.5、26.5、19.0、16.0、9.50、4.75和2.36mm。习惯上仍按原来圆孔直径称呼。

【解读】砂与石是有区别的,岩石颗粒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称为砂(子),公称粒径大于5mm的称为石(子)。圆孔筛的圆孔直径也称为公称直径,其数值与砂石的公称粒径是相同的。

《建筑材料术语标准》JGJ/T 191-

3.1.1 混凝土 concrete

以水泥、骨料和水为主要原材料,也可加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材料,经拌合、成型、养护等工艺制作的、硬化后具有强度的工程材料。

3.2.3 水泥砂浆 cement mortar

以水泥、细骨料和水为主要原材料,也可根据需要加入矿物掺合料等配制而成的砂浆。

3.4.2 粗骨料 coarse aggregate

粒径大于4.75mm的骨料。

3.4.3 碎石 crushed stone`

由天然岩石经破碎、筛分得到的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

3.4.6 细骨料 fine aggregate

粒径小于等于4.75mm的骨料。

【解读】准确地来讲,4.75mm指的是方孔筛筛孔边长,其对应的公称粒径应为5mm。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9-

4.9.1 找平层宜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铺设。当找平层厚度小于30mm时,宜用水泥砂浆做找平层;当找平层厚度不小于30mm时,宜用细石混凝土做找平层。

5.2.3 水泥混凝土采用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应大于16mm。

5.4.1 水磨石面层应采用水泥与石粒拌和料铺设,有防静电要求时,拌和料内应按设计要求掺入导电材料。面层厚度除有特殊要求外,宜为12mm~18mm,且宜按石粒粒径确定。水磨石面层的颜色和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

5.4.8 水磨石面层的石粒应采用白云石、大理石等岩石加工而成,石粒应洁净无杂物,其粒径除特殊要求外应为6mm~16mm;颜料应采用耐光、耐碱的矿物原料,不得使用酸性颜料。

5.5.1 硬化耐磨面层应采用金属渣、屑、纤维或石英砂、金刚砂等,并应与水泥类胶凝材料拌和铺设或在水泥类基层上撒布铺设。

5.5.2 硬化耐磨面层采用拌和料铺设时,拌和料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采用撒布铺设时,耐磨材料的撒布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在水泥类基层初凝前完成撒布。

5.5.3 硬化耐磨面层采用拌和料铺设时,宜先铺设一层强度等级不小于M15、厚度不小于20mm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宜为0.4的素水泥浆结合层。

5.5.4 硬化耐磨面层采用拌和料铺设时,铺设厚度和拌和料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水泥钢(铁)屑面层铺设厚度不应小于30mm,抗压强度不应小于40MPa;水泥石英砂浆面层铺设厚度不应小于20mm,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MPa;钢纤维混凝土面层铺设厚度不应小于40mm,抗压强度不应小于40MPa。

5.5.5 硬化耐磨面层采用撒布铺设时,耐磨材料应撒布均匀,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基层或砂浆基层的厚度及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基层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砂浆基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

5.7.4 不发火(防爆)面层中碎石的不发火性必须合格;砂应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其粒径应为0.15mm~5mm,含泥量不应大于3%,有机物含量不应大于0.5%;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面层分格的嵌条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配制。配制时应随时检查,不得混入金属或其他易发生火花的杂质。

A.0.1 不发火(防爆)建筑地面材料及其制品不发火的鉴定,可采用砂轮来进行。为确认用于试验的砂轮是合格的,应事先选择完全黑暗的房间(以便易于看见火花),在房间内对砂轮进行摩擦检查。检查时,砂轮的转速应控制在600r/min~r/min,用工具钢、石英岩或含有石英岩的混凝土等能发生火花的试件在旋转的砂轮上进行摩擦,摩擦时应施加10N~20N的压力,如果发生清晰的火花,则该砂轮即认为是合格的,可用于不发火(防爆)建筑地面材料及其制品不发火性的试验。A.0.2 不发火(防爆)建筑地面材料及其制品不发火性的试件应不少于50个,并从中选出不同表面、不同颜色、不同结晶体、不同硬度的10个试件用于不发火性试验。试验应在完全黑暗的房间内进行。试验时,砂轮的转速应控制在600r/min~r/min,将试件的任意部分接触旋转的砂轮并施加10N~20N的压力后,仔细观察试件与砂轮摩擦的地方有无火花发生。试验需要持续到每个试件被磨掉不小于20g后才能停止。如在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瞬时的火花,可以判定该材料为不发火材料。

【解读】混凝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根据骨料公称粒径的大小进一步细分为:普通混凝土(大于16mm),细石混凝土(5mm和到16mm),水泥砂浆(小于等于5mm)。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7-

2.0.1 建筑地面 building ground

建筑物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的总称。

3.1.5 建筑物的底层地面标高,宜高出室外地面150mm。当有生产、使用的特殊要求或建筑物预期有较大沉降量等其他原因时,应增大室内外高差。

3.1.8 混凝土或细石混凝土地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地面采用的石子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应大于15mm;2)混凝土面层或细石混凝士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耐磨混凝土面层或耐磨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底层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兼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其厚度不应小于80mm;细石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3)垫层及面层,宜分仓浇筑或留缝;4)当地面上静荷载或活荷载较大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中按荷载计算配置钢筋或垫层中加入钢纤维,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MPa,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度比不应小于0.5。当垫层中仅为构造配筋时,可配置直径为8mm~14mm,间距为150mm~200mm的钢筋网;5)水泥类整体面层需严格控制裂缝时,应在混凝土面层顶面下20mm处配置钢筋直径为4mm~8mm、间距为100mm~200mm的双向钢筋网;或面层中加入钢纤维,其弯曲韧度比不应小于0.4,体积率不应小于0.15%。

3.1.9 水泥砂浆地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泥砂浆的体积比应为1:2,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面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2)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42.5级;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当采用石屑时,其粒径宜为3mm~5mm,且含泥量不应大于3%。

3.1.10 水磨石地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磨石面层应采用水泥与石粒的拌和料铺设,面层的厚度宜为12mm~18mm,结合层的水泥砂浆体积比宜为1:3,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2)水磨石面层的石粒,应采用坚硬可磨白云石、大理石等岩石加工而成,石子应洁净无杂质,其粒径宜为6mm~15mm;3)水磨石面层分格尺寸不宜大于1m×1m,分格条宜采用铜条、铝合金条等平直、坚挺材料。当金属嵌条对某些生产工艺有害时,可采用玻璃条分格;4)白色或浅色的水磨石面层,应采用白水泥;深色的水磨石面层,宜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号水泥。5)彩色水磨石面层使用的颜料,应采用耐光、耐碱的无机矿物质颜料,宜同厂同批。其掺入量宜为水泥重量的3%~6%或由试验确定。

3.1.17 找平层或找平层兼面层与下一层构造应结合牢固,铺设前应涂刷界面剂。

3.4.1 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有防静电要求的地面面层,应采用表层静电耗散性材料,其表面电阻率、体积电阻率等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并应设置导静电泄放设施和接地连接。

3.4.1 物体产生静电后,带电体附近有静电场而产生力学现象、放电现象、静电感应现象,从而引起生产障碍、爆炸或火灾。因此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有防静电要求的地面,应采用导静电面层并设置导电泄放设施和接地连接。

3.4.2 导静电地面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4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3的有关规定。

3.5.1 通行电瓶车、载重汽车、叉车及从车辆上倾卸物件或地面上翻转小型物件的地段,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垫层兼面层、细石混凝土面层、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或非金属骨料耐磨面层、混凝土密封固化剂面层或聚氨酯耐磨地面涂料。

3.5.2 通行金属轮车、滚动坚硬的圆形重物、拖运尖锐金属物件等易磨损地面,交通频繁或承受严重冲击的地面,宜采用金属骨料耐磨面层、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或垫层兼面层,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或采用混凝土垫层兼面层、非金属骨料耐磨面层,其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3.8.5 不发火花的地面,必须采用不发火花材料铺设,地面铺设材料必须经不发火花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8.6 不发火花地面的面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面层材料,应选用不发火花细石混凝土、不发火花水泥砂浆、不发火花沥青砂浆、木材、橡胶和塑料等;2)面层采用的碎石,应选用大理石、白云石或其他石灰石加工而成,并以金属或石料撞击时不发生火花为合格;3)砂应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其粒径宜为0.15mm~5mm,含泥量不应大于3%,有机物含量不应大于0.5%;4)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5)面层分格的嵌条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配制。配制时应随时检查,不得混入金属或其他易发生火花的杂质。

6.0.2 地面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变形缝设在排水坡的分水线处。不得将变形缝通过有液体流经或聚集的部位,目的是防止流水倒灌缝内使填缝材料破坏。

6.0.3 缩缝是为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水化过程中或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调查表明,分缝间距过大或未分缝的混凝土地面,多有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A.0.1 地面面层的厚度及有关材料强度等级是在总结、实践、调查及查阅有关资料后编制的。本次修订基本保留原规范30多种,取消菱苦土及预制混凝土板,新增加耐磨混凝土(金属骨料面层)、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垫层兼面层,防静电水磨石、防静电水泥砂浆、防静电活动地板、玻璃板、网纹钢板、网络地板、强化复合木地板、竹板、聚氨酯涂层、环氧树脂自流平涂料、环氧树脂自流平砂浆、干式环氧树脂砂浆、聚酯砂浆,聚氯乙烯、橡胶板、聚氨酯橡胶复合面层、运动橡胶面层、地面辐射供暖(低温热水)等面层,现将几种主要的面层材料分述如下:(1)耐磨混凝土面层材料有金属骨料和非金属骨料。金属骨料耐磨地面也称为金属硬化地面是在混凝土初凝阶段表面撒布5mm~7mm厚的金属骨料耐磨层,随打随抹光,亦有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表面加入硬化剂、着色剂、混凝土密封固化剂等并用设备打磨、压光、压纹使之形成高强、致密美观的彩色耐磨混凝土面层,具体施工方法、相关技术参数见有关生产厂家说明书。(2)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即在水泥基混凝土中掺入钢材制作的短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形成复合的钢纤维混凝土,当钢纤维混凝土作垫层兼面层时,其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F30,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120mm。对于无缝地面,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取CF35,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140mm,当钢纤维混凝土仅作面层时厚度可以减薄,但不宜小于60mm。有关钢纤维材质规格,防潮措施及施工要求,详见现行行业标准《钢纤维混凝土》JG/T 的有关规定。(3)防静电水磨石、防静电水泥砂浆,地面应选用材料内均添加导电粉制成的面层、找平层、结合层及导电金属接地网等。防静电活动地板,面层和侧面为导静电材料制成,架空活动地板下的空间只作为电缆布线、网络线使用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250mm,又作为空调静压箱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400mm且架空活动地板下地面应采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清洁的材料。地面应采取保温和防潮措施。

【解读】采用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地面,强度等基本性能容易实现,反而是裂缝、平整度、一致性等影响表观的缺陷难以避免,也容易被忽视,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材料成分以及化合反应都很复杂,数百年来也没有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对于这方面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必须高度重视,进行冗余设计,在材料、施工等环节精细控制,尽量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常年奋斗在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不定期分享关于防静电不发火地坪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欢迎共同探讨~

双击屏幕,可以收获一个新的小技能~~

赞(

装修推荐

推荐标签